首页>产品信息>茶书网:《径山茶宴学术年刊:2025》的商品信息
茶书网:《径山茶宴学术年刊:2025》 的简介:
编号:GDZPS12317
径山茶宴起源于唐朝中期,《余杭县志》有唐朝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佛供茶”条目。其盛行于宋元时期,后流传至日本,成为日本茶道之源,对中日文化交流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2011 年,“径山茶宴”被列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径山茶宴”正是其中一项。
径山茶宴起源于唐朝中期,《余杭县志》有唐朝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佛供茶”条目。其盛行于宋元时期,后流传至日本,成为日本茶道之源,对中日文化交流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2011年,“径山茶宴”被列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径山茶宴”正是其中一项。
本书为首届径山茶宴学术论坛文章的集结,共由12篇文章组成,根据内容划分为“宋代的制茶与饮茶”“虚堂智愚法脉与东亚 茶汤礼仪”“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径山茶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径山茶的文化与产业”五部分。追溯宋代茶文化这一大背景,探讨中日茶文化发展路径,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重新审视茶文化传播,思考 该如何建设茶文化和发展茶产业。
目录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径山茶宴——代序(何关新)
前言
一、宋代的制茶与饮茶
中国古代末茶兴衰史 关剑平、梁慧玲
宋代分茶的程式及其茶器——以《文会图》为中心 关剑平、郭丹英、章红艳
二、虚堂智愚法脉与东亚 茶汤礼仪
虚堂法脉:从径山茶宴到日本茶道 关剑平
从禅林到茶席:虚堂智愚墨迹东传日本与功能嬗变 江静
禅茶文化空间研究:以方丈为中心 松本康隆
三、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从末茶到抹茶的中日交流发展史 潘蓉、关剑平
“五山文学”中的中日茶文化交流 高桥忠彦、梁旭璋
日本茶道本土化发展特征浅析:以茶炉为例 张建立
四、径山茶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日本茶道起源研究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径山茶宴 关剑平、兴慈
后申遗时代径山茶宴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兴慈
五、径山茶的文化与产业
径山村茶产业和文化建设及其融合发展 俞荣华
末茶——抹茶流变与径山新章 毛立民
沈昱,杭州市余杭区政协党组书记,杭州市余杭区茶文化研究会会长。
戒兴,杭州市 协会常务副会长,径山万寿禅寺方丈。
关剑平,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余杭区文化特派员,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杭州市余杭区茶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10年07月30日,注册地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径山68号101室,法定代表人为周锋。经营范围包括研究径山茶文化历史,组织编辑相关出版物,开展茶文化交流、培训、表彰、调研论证等活动。
径山万寿禅寺,俗称径山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始建于唐天宝四年(745年),为法钦和尚所建。万寿禅寺占地20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万寿禅寺山门额“万寿禅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堂、客堂、斋堂、醍醐井、九龙照壁等建筑,并重塑了各殿佛像,重建了御碑亭,有南宋孝宗御碑、明铸铁香炉、西方三圣铁佛、永乐大铜钟(部分)和历代祖师名御碑等。径山茶叶是开山始祖法钦所植,逐渐发展成为名茶。日僧归国时将“茶道具”带回日本崇福寺,径山“茶宴”逐渐形成了日本“茶道”,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万寿禅寺兴牛头禅法,被评定为禅宗“五山十刹之首”,为全国著名古刹之一。
网友评论 欢迎您对商品进行评论,表明您对此商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