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最全的茶文化书店
联系我们 关闭音乐 加为收藏

首页>茶业逸事>详细信息

不一样的文人——谢枋得

日期:2014-05-01                   作者:马国胜               来源:国学网

  近日,翻读《宋史》,阅至《谢枋得列传》,心中甚是震撼。谢枋得(1226-1289)南宋文学家。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江西弋阳县)人。《谢传》叙述虽然简洁,只是廖廖千余字,但谢君直的形象却已深入脑海。兴趣使然,于是查阅了有关谢君直的其它史料,掩卷之余,不禁为这位文人的生平事迹而慨叹。在他身上有着不同于一般文人的独特品质,或许正是这种异样品质,决定了他的传奇人生,也注定了他的非凡遭遇,也使其不可阻挡地进入人们的视线,并流芳百世。作为文学家、诗人,谢枋得的另类个性及散发出的独特品质,细数起来,可概述如下:

  一、不唯上、只唯实,持大义有所为有所不为。

  与大多数文人一样,谢枋得青年时代也抱着‘学优而仕’的理想,饱读诗书,立志仕途。《宋史列传》说他“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不难看出,谢枋得聪慧过人,过目不忘,有着一般文人品质。然其好直言,以忠义自任,则不是一般文人所具备的。这种品质在其应举殿试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史载公元1256年,三十岁的谢枋得与文天祥同科考取进士,并名列前茅,美好前程就在眼前。然在殿试时,他抨击当朝丞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斥责他们选拔人才不重才学只重门弟,结果被屈抑二甲第一名,他愤然抛弃功名,返回家乡。这种不惜功名,敢于针砭时敞的勇气及宁折不弯,坚持理想的正气,在当时学优而任的封建时代,对寒窗苦读数十载,只求一朝天下闻的文人来说,是极为可贵的。此种不唯名不唯利,只唯实的大义令人赞佩!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谢枋得并未因此而停止,后来他在建康主持考试,仍是初衷不改,以当朝权贵贾似道的政事拟为考题,预言贾当政的结果必然是“兵必至,国必亡”。这种不畏权贵,直议当朝大臣的胆略非一般文人能比,谢枋得也因此被贬,谪居兴国军。

  不服君命“合则就,不合则去”,持大义有所为有所不为。谢枋得刚正不阿的品性不仅表现在蔑视权贵上,对王权君命他也能坚持原则,有所舍弃。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首都临安,并将宋恭帝、太后后氏、太皇太后谢氏俘往元朝上都,南宋败亡。然谢枋得并未停止抗元斗争,南宋景炎帝继位,任谢枋得江东制置史,谢欣然领命,受命于危难之际。与太平时期弃职而去形成鲜明对比,其独特个性尽然体现。再度举义兵抗元失败后,弃家逃亡,仍以南宋遗臣自居。在其它宋朝遗老纷纷降元之时,谢枋得对南宋仍是矢志不移。面对元朝百般诱降,硬是不为所动,屡召不任。即便太皇太后谢氏发布令南宋各地臣民降元的诏书,谢枋得仍不服从,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谢君直忠诚的是他的信念,执着的一种民族大义,用他自己话说“君臣以义合者也,合则就,不合则去”。此种‘从道不从君’的大义情怀,历史罕见,此种精神境界更非一般文人所能企及。

  二、以文臣之身行武将之事,抗元保国舍生忘死。

  谢枋得出身书香门弟,自幼博览群书,熟读四书五经,立志读书报国。可以说谢枋得首先是个文人,作为文学家,诗人其甚有作为,不仅著得好文章,其诗词境界也极为高远。但就是这样的儒雅文人,在国家遭外族入侵面临危难之际,毅然举兵抗击,且亲自率兵与敌殊死血战,虽为文臣,其风采绝不逊久经沙场的武将。

  《宋史列传》曰:“复试中兼经科,除教授建宁府,未上。吴潜宣抚江东、西,辟差干办公事。团结民兵,以扞饶、信、抚,科降钱米以给之。枋得说邓、传二社诸大家,得民兵万余人,守信州,暨兵退,朝廷核诸军费,几至不免。”说得是公元1257年,谢枋得再次应试,得中兼经科,仍未出任。然面对蒙军攻宋,其毅然应召,负责招蓦民兵,筹集军饷以资报国。取舍之间,尽显忠君爱国风范。作为一位文人,不求任途,只为家国,此种精神令人侧目。公元1275年,元军大举攻宋,在国家存亡关头,隐居在家的谢枋得再次挑起抗元大旗,组织兵民保家卫国。1276年他更是身先士卒,在江东地区与进攻元军血战沙场,终因孤军无援而失败。由于元军的追捕,他不得不隐姓埋名,弃家逃亡。即使在如此国亡家破的绝境中,他仍坚持不懈,与文天祥誓约“宰相努力在朝,我等努力在野”。以图再造南宋江山。后流亡至福建建阳,即使靠为人卜卦、织草鞋为生,每天身披麻衣足履草鞋,仍不改其志。此种不计个人生死荣辱,只求匡扶社稷之举,在当时元朝已立,宋室顷颓的境地,尚能有如此忠节,实不多见。

  三、身虽柔弱志亦坚,铮铮铁骨照后人。

  史书上说,谢枋得形容枯瘦,但就是这样一位瘦弱文人,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坚强品质。首先表现在其抗元时百折不挠,立志复国的坚定信念。1275年元军大举攻宋,左丞相留梦炎弃职逃跑,兵部尚书吕师孟降元,其他不少封疆大臣和前线将领也纷纷投敌,大片国土沦丧。值此危亡之际,谢枋得亲自率兵与元军血战,力图振兴宋室。虽惨遭败绩,仍然高举抗元保宋的大旗,可谓斗志不减。宋景炎帝继位后,谢再次应诏,召集义兵,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仍坚持抗战!后国破家亡,不得不弃家逃亡。在流亡闽中的日子里,仍以“不见南朝不着鞋”明其志,可谓壮志不改!

  其次面对元朝的百般诱降,不为所动,并以死徇志,实现其“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的誓言。元朝统一中国后,几次派使者对其劝降,甚至派其已经出山仕元的老师留梦炎亲自劝降,谢均不为所动,严词拒绝。为逼其降元以取媚朝廷,福建参知政事魏天佑强迫其北上,谢北上大都后,问明宋太皇太后谢氏坟墓和宋恭帝所在方向,恸哭再拜,以全臣节。之后绝食而死,以一文人特有的方式向元朝作最后的抗争,用自己的生命诠释其“誓为宋臣”的坚贞与执着!此种铮铮铁骨与宋败亡后纷纷降元的士大夫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谢枋得作为文人,也有着以诗文言志的传统。他的威武不屈的民族骨气和贫贱不移的高尚精神在其诗词了有充分体现。他的信念化作文字,注入到了他所作诗词的字里行间。也正是因为心怀大义,正义凛然,他所作诗词格调高远,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如流亡期间所作“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充分表达了他仍希冀复国的坚定信念。“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又饱含其亡国之痛,透露着他孤掌难鸣,独立青峰的悲凉与落寞!“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天下久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清。”更是充分表达了其以死循节的心志,这种不恋昼锦荣华的铁骨松风令后人读之肃然起敬!

  谢枋得,一位普通的文人,却有着不同一般文人的品质:顾大义不计荣辱,守操节以死明志,历经磨难,生死不改!此类文人历史上并不多见,他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文人形象,其为何能如此,或许从他的决别词里我们可有所感触“鼎中炼熟丹砂。把紫府清都作一家。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耶。又何必,待过家上冢,昼锦荣华”。

  谢枋得死后,其门人私谥‘文节’,后明景泰帝应巡抚江西右佥都御史韩雍之请为谢枋得建祠,并令江西官员每岁为其举行祭祀事宜,并与文天祥同赐谥号,“诏谥天祥忠烈、枋得文节”。纵观谢君直一生所为,‘文节’二字,其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

  1. 《宋史谢枋得列传》
  2. 《叠山集》
  3. 《叠山先生行实》


欢迎光临茶书网!!
扫描二维码加入茶书网官方微信平台扫描图片加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