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最全的茶文化书店
联系我们 关闭音乐 加为收藏

首页>往期动态>详细信息

茶之为饮 关乎于人

日期:2013-07-19                    作者:                  来 源:每日商报

一动一身汗的天,穿什么才好?如今各种看起来凉爽的合成面料,如雪纺等,刚穿起来很顺滑,但出汗之后再吹冷气,就不是凉快而是不舒适的湿冷了,所以越是热的天气,“吸汗”越是实际的诉求。那么在古代,必须顺应自然生活的夏季里,人们又怎样穿衣服,追溯起来,会对我们很有启发。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这句话,原本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形容起夏季的衣着来也堪称形象。“曹衣出水“一种刚劲稠叠的笔法,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而“吴带当风”是一种圆转飘逸的笔法,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以衣纳风,清风随身,不得不说是一种很惬意的境界。而我们如今能否通过再次探寻传统,来寻得宽袍大袖中的天地与自在?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副教授姚琛,将自己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化为了一个回归净素的服装品牌,这些刚刚在三个月前面世的布衣麻衫,诉说的正是“吴带当风”,和服装设计专业的老师来聊聊衣与心的关系,在这个盛夏再合适不过。

  姚琛老师的个人品牌名叫“伽然”,听起来就有一种至净纯然的舒适感,仿佛羽毛一样轻盈。姚老师说这些衣服还处于实验阶段,她希望能够适应人们需要的更多场合,引导一种新中国样式,净素而高贵的着装之风,传统文化自然也是她最大的灵感来源。

  “中国样式如今已经是全球风的重要趋势,尤其是现在我们的第一夫人穿着自主品牌亮相之后,对国内的设计师都是一个振奋。过往说起中国式的设计,有很多落点,比如汉服、旗袍,或者来自某些少数民族的图案,但我寻找到的一个点有些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情结,它更趋向一种精神的层面。服装是载体和物象,但我更希望实现超越物象的、更大的一种共融。一种禅意、虚像,无时无空,出离界定,大道至简的状态。可能很难作出具体的表达,但是如山水画一样,让人看到这样的衣服,就自然产生一种本真、淡然、悠远的感觉。从过往"民族风"闹的状态走向一种安静,返璞归真。”

  “伽然”的样衣款式不多,男女款都有,看到这些颇具禅意又结合了现代感的衣服,果然予人清凉之感。而试穿起来整个人呈现的气场也变得完全不同,宽大的袖口行走带风,却又端庄有节,感觉这样的衣服并不夸张奇怪,适合在都市穿着,同时也适合太极、闻香、茗茶等任何心静的时候。如姚老师所描述的“新中国式样应该是可以包容所有的衣生活,让人们因衣而融”。

  从面料和廓形两个角度一一解析服饰的“清凉感”,“在古代,因为没有工业,所有原材料也取自自然,而这些自然元素无意中带来了健康和舒适。那时候的人们,对自然是敬畏和不对抗的,这样的心境也导致了对环境更能淡然和释怀。”从专业服装设计的角度,姚琛觉得每种面料都有自己的性格,而自然属性的面料,比如棉麻丝毛,自然更贴近田园生活的概念。但在她自己的设计中,没有一味用粗糙的土布,为了体现素净中的贵气,她寻找的是一种细腻绵密的触感,所以会用到一些丝和具有挺括度的自然面料,让人在行走动作中可以保持干爽通透。当然她也特别钟爱棉,“棉的特点是比较"慢",浸湿比较慢,干起来也比较慢,这样在夏天温差很大的室内外,就会起到一个帮助缓慢调节体温的作用。”

  从款式和廓形上,“伽然”同样吸取了宽衣大衫的意念,但又不像汉服一样全然还原,姚琛的设计理念是没有特别多的附加元素,追溯服饰原本的功能,再与现在的潮流结合。比如一款棉麻质地的低裆裤,就是从渔夫、农民的裤子中找到灵感,但搭配纯白的T恤时却又很时尚。还有一款很特别的女式高腰棉麻裙裤,吸取古代服装的样式,几乎没有裁剪,就是用一大块布的拼合,用一根布带缠绕固定,但穿起来之后的确很凉爽,风可以从几片开口中穿行而过,行走间有丰神俊朗之意。

  “现在市面上的服装潮流主要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大部分对身形约束度比较高,伽然想做的是寻找人和自然之间的一种感知度,一种释放,从衣的载体中得到一种舒适。”看来“吴带当风”也不仅是一个久远的追忆。

  在杭州这个茶都,有很多爱茶习茶之人,而如今在中国饮茶似乎也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可真正懂饮茶的人的确不多。到了夏季,人们更喜欢通过冰镇冷饮来满足暂时的感官降温,却没有想到这样也许会让你的身体为了平衡而变得内热,而且它们并不真正解“体渴”。真正从内到外的补水和清凉,还是要借助一些自然元素,喝茶就是一种,也是古人流传下来最靠谱和健康的消暑方法。

  南宋诗人陆游有句“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正是对宋代杭城饮茶风俗的生动写照。时至今日,这座城市的性格中还带有南宋遗风,那些开在风景中、山脚下的典雅古朴的茶馆,时刻提醒着我们可以穿越一段时空,与古人开始一段对话。

  “夏天适合清凉的茶,比如绿茶,生普。同时茶里面含有茶多酚、儿茶素,这些成分容易解腻,提振萎靡的精神和食欲。”与古典美女余青芝聊茶,首先是她的语速和语调带给人的安静感,再就是她的汉服带来的穿越感,喝她泡的茶,似乎滋味都有些不同。

  余青芝是杭州资深茶人,玉皇山下“敬和清茶社”社长。她 2009年开始研习“小笠源流煎茶道”,曾为“同香茶楼”馆主,同时研习香道、汉服等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脉相通的元素,她说在进行这所有的“道”之时,可以保持心灵专注,动作严谨,天长日久脸上的神态都会发生变化,也自然拥有了一颗“清凉心”。

  茶与其他饮品的不同除了天然健康,更重要的是饮茶的过程被赋予更多精神意义,“茶道”的内核也就在于此。“品茶”与“喝茶”一字之差,意蕴完全不同,在品的过程中,茶的味道和清凉的功能才缓缓释放。“很容易让心静下来,感觉到全身放松,细胞是活跃的,人沉静下来,有一种实实在在的平和感。”

  与余青芝聊起饮茶的奢侈,“奢侈的不是价格,而是心境和兴致。茶道最重要的是人,而非其他。深谙茶道精髓后,便不拘泥于外物,即便是普通的茶叶,简单的茶具,亦能泡制和品味出深远的味道。“哪怕你对它知之甚少,没关系。”她清醇淡雅的气韵与户外的烈日形成鲜明反差,也更让人思考心的清静凉爽或许的确可以从某种专注的仪式感中习得,这时候的饮茶,便发挥了物理与心理的共同作用。

  作为爱茶之人,在以茶会友之余,余青芝亦喜欢独酌,一壶一杯,感受时光从指间流逝的静好。然后捧上一本书,慢慢读、细细品,一身的疲惫就都被洗净了。“我们每天的生活其实就像一杯茶。”她说,“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的茶更有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信息。”

扫描以下二维码加入茶书网微信公众号
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茶书网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