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最全的茶文化书店
联系我们 关闭音乐 加为收藏

首页>产品信息>茶书网:《茶叶生物化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的商品信息

茶书网:《茶叶生物化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

查看大图

书  名:茶书网:《茶叶生物化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
产品状态:上架
版  别:农业出版社
作  者:王泽农 安徽农学院主编
书  号:ISBNISBN 161442002
定  价:1.9元  会员价:95元  VIP价:95
出版日期:198002
评  分:评论等级  共有0位网友参与打分
游览次数:1462
所属类别:茶文化书刊>D.种植加工
立即购买

茶书网:《茶叶生物化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 的简介:

    编号:GDZPS2147
    《茶叶生物化学》是茶叶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在学习植物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茶的生物学特性和茶叶生产实际,进一步阐明茶叶中特有成分的形成与转化,说明这些成分的生物合成、变化与茶叶体内二级代谢途径的特殊关系,结合讲授茶叶优良品质形成的生物化学一般机转过程。本书除绪论外原定共十章。其中第一章原为“茶树体内物质的基本代谢”,由西南农学院陈宗道同志编写。最初的设想是在这一章中要概括地复习先行课程,并为承上启下讲好本课程提供理论基础。通过编写实践和集体审稿讨论,认为这样编写,会造成与植物生理生化不必要的重复。决定将这一章删去,并与原第七章“环境条件对茶叶物质代谢的影响”合并,作为现在本书的第一章。现在,本书除绪论外,还有九章。绪论和第九章“茶叶主要成分的药理功能”,由安徽农学院王泽农同志编写。第一章“茶树的物质代谢”,由浙江农业大学汪琢成同志编写。第二章“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及其代谢”,由安徽农学院萧伟祥同志编写。第三章“茶树中的氨基酸及植物氨基酸代谢”,由湖南农学院朱尚同同志编写。第四章“茶叶中嘌呤碱及其代谢”,由安徽农学院谢晓风同志编写。第五章“茶叶中芳香物质及其代谢”,由浙江农业大学徐梅生同志编写。第六章“茶叶中色素及其代谢”,由安徽农学院林鹤松同志编写。第七章“红茶制造生物化学”,由华南农学院王汉生同志编写。第八章“绿茶制造的化学变化”,由浙江农业大学周静舒同志编写。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茶树的物质代谢
第一节 茶叶主要化学成分概述
一、多酚类(6) 二、氮基酸和蛋白质(7) 三、芳香物质(7) 四、生物碱(7) 五、糖类化合物(8) 六、茶叶色素(8) 七、茶叶游离有机酸(9) 八、维生素类和酶九、茶叶的无机成分(9)  十、化学成分与品质(10) 
第二节茶树主要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一、蛋白质、糖及脂肪代谢的相互关系(13) 二、三大成分代谢与二级代谢产物的相互关系(13)
第三节 光照条件对茶物质代谢的影响
一、光照在茶树物质代谢中的作用(16) 二、光照对茶树-氮代谢的作用(18)
第四节 物候气温对茶树物质代谢的作用
一、物候温度对糖,多酚美代谢的影响(26) 二、物候、气温对含氮物质代谢的影响(29) 
第五节 水分在茶树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一、水分对糖、多酚类代谢的影响(35) 二、水分对含氮化合物代谢的影响(38) 三、灌溉与高产优质(39)
第六节 地理因素和农业技术措施对茶树物质代谢的影响
一、纬度与茶叶化学成分(40) 二、海拔高度对茶叶化学成分的影响(41) 三、肥料对茶叶化学成分的影响(42)  四、土壤理化特性与肥料性状对茶叶化学成分的影响(44)
第二章 茶树中多酚类物质及其代谢
第一节 茶叶中多酚类的组成
一、茶叶中黄烷醇类化合物(48) 二、茶叶中羟基-(4)黄烷醇化合物(53) 三、茶叶中花色苷及其苷元(54) 四、茶叶中黄酮苷类化合物(54) 五、茶叶中黄酮醇类化合物(54) 六、茶叶中酚酸类化合物(56)
第二节 茶叶中多酚类的性质和分析研究方法
一、类黄酮物质的性质和颜色反应(57) 二、茶叶中类黄酮物质的光谱分析(59) 三、茶叶中酚类衍生物的层析法分析研究(62)
第三节 茶树体内多酚类的形成与转化
一、黄烷醇类在茶树体内的形成(63) 二、茶叶中黄烷醇类的生物合成途径(6)
第四节 多酚类在茶树呼吸代谢中的作用
一、多酚类的生物氧化过程(69)  二、黄烷醇类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次序(70) 三、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71)
第五节 黄烷醇类化合物在茶树新梢中的分布
第三章  茶树中的氨基酸和植物氨基酸代谢
第一节 茶树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分布
一、茶树中氨基酸的种类(78) 二、氨基酸在茶树中的分布(81) 三、关于茶树中氨基酸的研究及有关方法的评述(83)
第二节 氨基酸的代谢
一、植物中氨基酸的合成(84) 二、氨基酸的降解和转化(90)
第三节 关于茶树中氨基酸的积累
一、氮素供应与氨基酸的积累(95) 二、季节与营养分配中心(98)
第四章  茶叶中嘌呤碱及其代谢
第一节 茶叶中嘌呤碱的种类、结构和性质
一、茶叶中嘌呤碱的理化性质(102) 二、关于茶树中咖啡碱的研究概况(104)
第二节 茶树体内咖啡碱的生物合成
一、嘌呤的来源(106) 二、嘌呤甲基化(111) 三、合成途径(114)
第三节 咖啡碱在茶树生长发育中的动态
一、咖啡碱在茶树体内的分布(114) 二、不同外界条件下咖啡碱的变化动态(115) 三、不同品种咖啡碱的变化动态(117)
第五章  茶叶中芳香物质及其代谢
第一节 茶叶中芳香物质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一、茶叶中芳香物质的组成及其性质(121) 二、茶叶中芳香物质的研究现状和方法(128)
第二节 茶叶中芳香物质的代谢和转化
一、香气成分的生物合成作用(130) 二、茶叶香气物质的生物合成(130) 三、茶叶制造中芳香物质的转化与形成(133) 四、香气成分差别研究探讨的介绍(138)
五、嫩度之间的差异(142)
第三节 香花中芳香物质的组成及其制中的生化基础
一、茉莉、珠兰芳香物质的组成及性质(142) 二、容制中的生化基础(145)
第六章  茶叶中色素及其代谢
第一节 茶叶中酯溶性色素
一、叶绿素的结构及其性质(157) 二、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和转化(159) 三、类胡萝卜素的结构及其性质(165) 四、类胡萝卜素的形成与转化(169) 
五、茶叶中瘤溶性色素的研究方法(171)
第二节 茶叶中水溶性色素
一、花黄素的种类和性质(172) 二、花色素的种类和性质(177) 三、茶叶中水溶性色素的研究分析法 (180)
第三节 茶叶中色素在生长发育中的动态
.第七章 红茶制造生物化学
第一节 酶在红茶制造过程中的作用
一、红茶制造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185) 二、红茶制造中影响酶作用的重要因素(190)
第二节多酚类物质与茶制造的关系
一、多酚类物质在红茶制造中的变化(194) 二、多酚类物质的变化与红茶品质的关系(212)
第三节 芳香物质在茶造中的变化与红茶香气
第四节 糖类物质和含氮化合物与茶制造的关系
一、单糖和双糖在红茶制造中的变化(228) 二、多糖类在红茶制造中的变化(229) 三、蛋白质、氨基酸在红茶制造中的变化(232) 四、叶绿素、咖啡碱在红茶制造中的变化(236)
第八章  绿茶制造的化学变化
第一节 绿茶制造对酶活性的纯化
第二节 绿茶制造中的化学变化
一、绿茶初制中的脱水作用(247) 二、绿茶初制中的水解作用(249) 三、绿茶初制中的取代作用(254) 四、绿茶初制中的互变异构作用(255)
五、绿茶初制中的氧化还原作用(257)
第三节 化学成分与绿茶品质关系
第九章  茶叶主要成分的药理功能
第一节 饮茶对防治疾病的效能
一、饮茶止海、热、消暑(267) 二、饮茶助消化,促进食物吸收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268)三、饮茶兴奋神经中枢,消减疲劳,少睡,益思(269) 四、饮茶能解毒、对抗药物的麻醉和毒害(270) 五、饮茶能利尿,增强肾脏的排泄功能(271) 六、饮茶可预防坏血病,治疗维生素C缺乏症(271) 七、伙茶可治疗糖尿病,调整糖代谢(272) 八、饮茶能明目,治疗眼科疾病(273) 九、饮茶能治高血压,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冠心病(273) 十、饮茶能抵抗放射性伤害,防治放射性病变(275)
第二节 茶叶药用及其功能
一、茶叶方剂及其功能(276) 二、茶叶药用成分的抽提和纯化(277)
三、茶叶成药及其功能(278)
附表
茶叶中主要多酚类物质成分名称
茶叶中主要氨基酸及其合成先质
茶叶中嘌呤碱及其合成先质
茶叶中香气组成成分
茶叶中色素及其合成先质
    王泽农,(1907— 1999),字梦鳐,江西省婺源县人。生于1907年5月3日,卒于1999年10月4日,享年92岁。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生物化学家,中国茶叶生物化学学科的创始人。王泽农于1925年9月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于5月至9月先后担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农业大学支部书记和中国共产党北京农业大学支部书记。1928年2月,他考入国立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31年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33年,他赴欧洲留学,在比利时颖布露国家农学院深造,193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比利时国家农业化学工程师称号。1938年7月回国后,他历任云南省建设厅技正、国立复旦大学农学院教授兼茶叶专修科主任及农业化学系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调到安徽大学农学院(1954年独立建院为安徽农学院)工作,先后担任茶叶专修科教授、茶叶系教授、茶叶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科研处处长、教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是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茶叶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会理事长。此外,他还曾兼任其他社会与学术职务。王泽农是中国茶叶生物化学学科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他除创立了茶学研究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外,他主持研制的 "茶叶光电拣梗机"曾荣获安徽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和商业部科技重大成果三等奖。
    安徽农学院一般指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简称“安农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中心城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之一,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为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牵头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28年在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6月省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创立,1939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被迫停办,1945年复建国立安徽大学,1954年独立为安徽农学院,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设有18个学院(部),开设69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有在职教职工2151人,其中专任教师1367人;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8011人(含国际生152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6583人。

网友评论 欢迎您对商品进行评论,表明您对此商品的感觉。

发表您的评论:

姓  名:
标  题:
评  级:
正  文:
 
欢迎光临茶书网!!
扫描二维码加入茶书网官方微信平台扫描图片加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