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
编号:GDZPS1158
书名:《茶艺师培训教材》
版别:金盾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082–5257–5/S•1750
作者:江用文 童启庆主编 周智修 阮浩耕副主编 中国茶叶学会组编
定价:37.00
出版日期:200809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茶叶学会的相关专家编著。内容包括:茶艺师职业知识,茶叶基础知识,饮茶与健康,中国茶文化、茶馆文化、少数民族及地方习俗茶文化的发生、发展与美丽的传说,茶事艺文的概述与赏析,主要名茶的产地、特点及质量标准,泡茶饮用水与中国名泉特点,初、中、高级茶艺师须掌握的茶叶冲泡方法、茶艺技巧和茶馆外宾接待常用外语及相关事宜,并用少量篇幅精辟地介绍了茶馆管理与营销的经验。本书具有知识性强、趣味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可供茶艺馆各层领导人员、各级别茶艺师、馆内员工及社会各行各业广大茶艺爱好者阅读参考。
江用文,1965年11月生,安徽怀宁人,硕士生导师,中国茶叶学会副会长。1986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跨世纪151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2007年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
江用文从事茶叶加工、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研究等工作。主持、参加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20余项。研制出高香冷溶速溶茶、γ氨基丁酸茶、超微绿茶粉、葛根素、茶多糖等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制定出《绿色安全茶叶田间生产技术规程》和《绿色安全茶叶加工技术规程》,并在茶叶企业进行示范;明确了西湖龙井茶铅污染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提出茶叶包装材料的选择指标。
江用文制定茶树等52种作物种质资源的描述规范、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制定23种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并审定为农业行业标准;建立了52种作物的描述符数据库及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
取得成果5项,发明专利1项,其中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5部。
童启庆(1936年—),女,浙江杭州人。曾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现为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著名茶文化活动家,浙江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国际茶人之家理事。主编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编著《习茶》、《生活茶艺》、《影像中国茶道》等著作。书。

第二名
编号:GDZPS7200
书名:《茶师》
版别: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者:韩义海编著
书号:ISBN 978-7-206-14489-9
定价:88.00
出版日期:201710
内容简介
茶师,是茶教师、茶艺师、评茶师、制茶师、茶道师、品茶师、配茶师、茶修等称呼的统称或简称。是以茶为师,或追求人茶和一,茶禅一味境界的技术拥有者、专职从业者,借由茶来传播知识学问的人。
讲干货、说人话、不墨迹。 内容涉及:茶科学、茶哲学、茶美学、茶金融、茶教学、茶疗、花道、香道、陶艺、书画、文玩、民乐、历史、中医、宗教、玄学、艺术鉴赏、园林景观、三观处事。
适合各类茶企、茶校、文化学校、国学课堂、高端服务场所培训使用。
韩义海,学者、国家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教官,茶艺师、评茶师、食品检验员)。
《义海说茶》作者。长期致力于茶学研修,茶文化推广及茶艺教师、茶艺师、评茶师培训工作。已有数百名学生分布于全国各地、指导参与数千家茶店、茶楼、茶会所的筹备经营。举办各类茶道推广现场活动近百声。应邀为多所大学茶道授课,自08年起发布茶学、茶道知识视频数百个、现场及网络传播人数达数百万人次,是将茶道与国家雅艺相融合的践行者、推广者。

第三名
编号:GDZPS7689
书名:《茶叶审评与检验: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施兆鹏主编 黄建安副主编
书号:ISBN 978-7-109-14785-0
定价:45.00
出版日期:201812
内容简介
《茶叶审评与检验: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过1979年第一版、1985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修订后,现在进入了第四版修订。
本次修订扩大了修订队伍,参加编写的学校有湖南农业大学(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主编由施兆鹏教授担任,副主编由黄建安教授担任。本次修订结构上未作大的更动,有些章节技术较规范,并已达到程序化、标准化,因此内容上未作大的修改,只是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鉴于目前全国茶叶实物标准向茶文字标准过渡的时期,因此把原茶叶标准样和茶叶检验标准两章合并,第七章茶叶化学检验中,增加茶叶农药残留检验和重金属检验两节。附录中选录了一些茶叶产品和茶相关标准,以便查阅。并适当增加一些茶外形彩色照片。

第四名
编号:GDZPS8907
书名:《话说茯茶》
版别: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
作者:刘翔编著
书号:ISBN 9787519279349
定价:158.00
出版日期:202010
内容简介
《话说茯茶》一书简单介绍了中国茯茶的起源和发展史,重点讲述了茯茶之魂——金花菌的核心价值,从微生物及发酵工程学领域,解读了茯茶发酵工艺的技术要点和食品安全性。鉴于目前诸多茶人和众多消费者对茯茶了解甚少,本书以分析比较的方式,对茯茶在茶叶发酵前后内含物的变化、功能成分的增加等进行了详细比较。作者利用了茶学、微生物学、分析化学、药物学、生理医学等知识,解析了茯茶的各种成分的功能价值,以及对人体健康保健的作用和意义。在辅助治疗方面,该书解读了茯茶及金花菌在降血脂、降血糖、降尿酸、预防冠心病、预防病毒、预防肿瘤等方面的功能表现,以及在减肥、抗氧化、肠道调理等保健方面的积极影响。作者从分析化学的角度,对茯茶的特色成分、滋味特征,以及饮用金花茯茶时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描述,带领读者探究茯茶及金花菌的科技秘境。全书行文通俗易懂,文风质朴,深入浅出地将科技知识融入科普读物,帮助读者对茯茶金花菌进一步的了解。
书中的附图助力对文字的解释;书中的传说和故事,趣味横生;书中的诗词和歌赋,感情浓厚,表现了作者对茯茶及金花菌情有独钟的感情色彩。
刘翔:1963 年生于陕西泾阳县。民革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7
年,于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原成都科技大学化工系)获化工设备学士学位;1993 年,获生物化工在职硕士学位;1997 年,获生物制药在职博士学位。曾任:大学助教;部级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美国
DOW 化学公司中国区 PS 项目专业工程师、施工经理;北美生物能源技术工程(香港)公司中国区总代表。现任:陕西茯科贝尔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微生物学会酿造分会会员。兼任:西北大学茶叶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实验室研究员;印尼万隆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陕西科技大学特聘硕士学位研究生企业家导师;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特聘生物能源与生物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企业家导师。

第五名
编号:GDZPS8777
书名:《茶知识108问》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中国茶叶学会编
书号:ISBN 9787109266797
定价:9.80
出版日期:202005
内容简介
为配合活动顺利开展,自2015年起,我会组建专家小组,每年编印一册《茶知识100问》科普口袋书,至今已累计赠送50余万册,为推广普及科学茶知识尽—份微薄之力。《茶知识108问》在提取前5册精华内容的基础上,从茶之源、茶之造、茶之饮、茶之益、茶之藏等五个方面,以问答的形式、通俗简约的语言,解答大众关切的108个茶科普问题。《茶知识108问》从问题设置到成稿,经专家作者反复推敲和修订。

第六名
编号:GDZPS6012
书名:《中国六堡茶》
版别:中国科技技术出版社
作者:彭庆中著
书号:ISBN 978-7-5046-7045-8
定价:351.00
出版日期:201603
内容简介
本书除了更翔实的史料考证和丰富的内容外,更将六堡茶有别于其他茶的核心特点提了出来——“体感”。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在繁华喧嚣的都市,随着市场的变化、茶商的运作,名茶轮番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慢慢的茶人们在追逐茶味之浓酷鲜爽、茶香之高扬奇异、色香味的感官刺激之外,更多的开始关心“体感”,六堡茶正是一种在品茶静心之际,让你观照内在的茶。六堡茶是平和而质朴的,从口感回归体感,你可以用心、用身体去体会,感受这个茶适合不适合自己,对身心有没有滋养,感受身体对这个茶的需要。

第七名
编号:GDZPS5363
书名:《思辨六堡茶》
版别:广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李贤武编著
书号:ISBN 978-7-5494-0140-6
定价:38.00
出版日期:201012
内容简介
《思辨六堡茶》是梧州六堡茶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出品的第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六堡茶的专著。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公开发行。
该书集茶文化、管理学、营销学为一体,融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身,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不可多得的六堡茶专著。
本书有三大看点:一、结合《中国茶事大典》、《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国名茶志》、《中国茶经》等经典书籍,对何谓“六堡茶”重新做出兼顾现状和历史的定义:“六堡茶,因起源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而得名,后泛指在广西适宜加工的特定区域内,选用适制茶树(
Camellia sinensis L.O.Kunts)的芽叶和嫩茎为原料,采用六堡茶传统初制工艺、六堡茶精制工艺加工制成,具有“六堡香”及红、浓、陈、醇等品质特征的黑茶。”二、引用大量的史实,通过严谨的推理,得出了六堡茶有史可查的历史为1800多年。三、首次提出将龙母文化融入六堡茶文化之中,并首创了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六堡茶茶艺。
在写作手法上,作者采用了与以往与六堡茶文集方面的书籍不同的写法,开篇便以“念奴娇”这一词牌,用一首词全面介绍了六堡茶的出处、特点和历史:西江东去,浪淘尽,多少疑团迷雾。古郡苍梧,人道是,六堡名茶出处。红浓陈醇,香味奇特,惊为天上物。如此佳木,世间有谁能识。遥想桐君当年,巨著初就了,不忘瓜芦。茶山御使,陆鸿渐,茶经亦有记述。及至清朝,名声终鹊起,南洋远渡。今重得誉,引来茶君无数。
在文中介绍到六堡茶的历史和特点时,作者在采用了大量的史实和科研成果,有理有据进行论述的同时,还时不时在恰当的时候幽默一把,严肃而不呆板,诙谐而不失庄重。诸如“拍砖?拍砖你用豆腐砖”、“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我这心碎的,捧出来就跟饺子馅似的”、“如果我们真的重视六堡茶产业,就行动起来吧,不要让关心六堡茶产业的热心人等得都关上了心”等等。这种独树一帜,白话正说,该严肃时严肃,该诙谐时诙谐的写法,使得本书不但具有很强学术性,且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当说到茶文化时,书中引用了大量不可多见的有关古诗,在六堡茶茶艺一节,更是针对十八道工序,创造了十八首古诗文体,朗朗上口地介绍了六堡茶以及每道工序的寓意,值得茶艺爱好者收藏。如:檀香袅袅钟鼓鸣,燃点活火煮甘霖;柔荑玉手扰清梦,醒却陈茶备烹茗。饱含沧桑成名茶,红浓陈醇味极佳;三分到嘴烦疾除,七分落肚醉陶家。潜龙静虚通玄境,为悟古韵且含英;陈香过后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在谈到六堡茶的出路时,本书以中国著名的音乐家刘欢同志一句歌词——“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形象地将六堡茶的重点市场点了出来。在谈到六堡茶行业管理和营销时,更将儒家管理学融了进来,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等等,画龙点睛地将管理和营销的精粹点了出来,并在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儒家北辰管理模式和品牌建设系统,值得管理者和营销人员一读。
本书还是一本六堡茶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在书中,不但介绍了有关六堡茶专家对品鉴、收藏六堡茶的心得,还介绍茶具的鉴赏和搭配,值得入门者和好茶者借鉴。可以说,此书将是六堡茶业界一本不可多得的黄卷。
李贤武,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文学士,资深新闻工作者、营销策划工作者、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关六堡茶感官审评与鉴定专家库专家,在区内外多家报刊发表散文、诗歌100多篇首。从事六堡茶行业近20年,对六堡茶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多次在北京、山东、上海举办六堡茶文化讲座。

第八名
编号:GDZPS3469
书名:《云南普洱茶化学》
版别:云南科技出版社
作者:龚加顺 周红杰编著
书号:ISBN 9787541641572
定价:98.00
出版日期:201110
内容简介
该专著是周红杰教授和龚加顺教授带领团队成员10余年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总结,同时也囊括了国际、国内普洱茶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专著提示了普洱茶茶原料、加工、储藏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与品质形成机理;阐述了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化学组成、结构特征、光谱学特性、生理功能及这些特征成分对普洱茶品质的重要贡献;阐明了主要成分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提出普洱茶品质评判的标准。该书还在普洱茶风味化学、普洱茶安全性、普洱茶保健功能及其物质基础、普洱茶功能性成分提取方法与应用以及普洱茶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龚加顺,1991年9月考入云南农业大学园艺系,1995年6月获学士学位。1995年9月到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茶叶深加工工程。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1998年9月考入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攻读蔬菜学专业博士学位,指导教师刘佩瑛教授,主要研究蔬菜生物学及生物技术。2001年6月获农学博士学位。2000年4月至10月获台湾中华发展基金资助,赴台湾中兴大学食科系短期学习、交流。2000年11月获得日本国际茶叶协会O-CHA
(TEA)创新者学术奖励基金资助。并于2001年12月赴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静岗大学农学部进行短期学习、交流。2001年7月回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任教。2002年9月被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大学联合招收为在职博士后。现为硕士生导师和学术骨干,中国魔芋协会理事。主持国家基金1项、省基金2项、博士后基金1项,参加11项目,在美国《Journal
of Food Science》、《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生物工程学报》(英文版)、《药学学报》、《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科学》、《中国食品学报》、《中草药》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收录1篇。主编《云南普洱茶化学》专著1部,参编专著5部,副主编2部。曾获得校师德先进个人和教学质量评比二等奖,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申请专利18项,获授权专利8个。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后备人才。
教学课程:本科生的《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食品安全与评价》;研究生的《食品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专题》(部分教学)及《食品科学Siminar》(部分教学)。
科研方向: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食品生物技术与功能食品开发和食品功能性与安全性评价。现主要研究魔芋保健食品、天麻素生物合成、普洱茶化学成分及植物天然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和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第九名
编号:GDZPS7759
书名:《精通普洱:大益普洱茶品鉴技巧》
版别:辽宁人民出版社
作者:吴远之主编
书号:ISBN 9787205095031
定价:68.00
出版日期:201812
内容简介
本书对普洱茶的基本知识作出普及性的介绍,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好地认识普洱茶、理解普洱茶、爱上普洱茶。茶道爱好者通过阅读本书,掌握科学的茶叶冲泡技能与有效的品鉴方法,在茶的滋味上下功夫,这理所当然是一项基本功。此外,还包括普洱茶保健功效、微生物技术的运用、普洱茶冲泡技巧,大益产品防伪鉴别……一系列必备基础知识介绍。
吴远之,大益集团董事长、大益茶道院院长、大益爱心基金会理事长。开创并致力于茶道学科建设与茶道职业化进程,倡导设立了清华大学茶道艺术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茶道心理学研究所(消费者研究中心)等重点茶道学研究机构。兼任武汉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

第十名
编号:GDZPS7528
书名:《白茶》
版别: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者:林振传主编 潘城 毛应民副主编
书号:ISBN 978-7-5034-9781-0
定价:100.00
出版日期:201711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白茶的历史、各类、栽培、加工、功效、饮藏、文化与产业八个方面展开,带着读者对白茶进行一次系统的跋涉。
林振传,1968年出生,福建福鼎市人,国家高级评茶师、国家茶叶加工高级技师、国家茶叶标准委委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特聘教授、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92年拜师新工艺白茶创始人王奕森,2014年为进一步精研工艺,拜师国家级福鼎白茶非遗传人梅相靖,经数十载研习与探索,推陈出新,融贯“开合精成”白茶工艺。二十余年从茶经验,创建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带领团队造就“品品香”“晒白金”品牌。

注:此排行榜由《茶书网》中国区提供
此排行榜仅代表《茶书网》所属机构销售量
中国区工作站:中国爱心基地(北京•怀柔•汇龙山庄)
北京工作站: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客服:010-63433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