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
编号:GDZPS12034
书名:《识茶泡茶品茶一本通》
版别: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陈龙主编 李军 潘松林 胡瑾瑜 高志华副主编
书号:ISBN 9787121499302
定价:59.80
出版日期:202504
内容简介
咖啡、饮料、奶茶……任何一种饮品都无法取代茶的地位,从古至今,饮茶风尚一直都在传承着,从未间断。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茶的故乡,茶从这里起源,走向世界。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黄茶、白茶,在中国的四大茶叶产区,人们孜孜不倦地将茶之事业发扬光大。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而这浩瀚的茶文化殿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爱好者。本书从茶的历史、种植采摘环境、茶的冲泡技巧等讲起,列举了知名茶品,详细介绍了茶品特点、冲泡方法、品鉴要点等。
不管是新手,还是资深茶友,都能找到自己的所求所好。针对每一种茶品,书中有真实的图片拍摄,分别有干茶、茶汤、叶底的展示,还列出了参考价格、正宗产地,让您在选购的时候能够正确判断。
爱茶就要懂茶,本书可以让您读懂茶文化,更好地识茶、泡茶、品茶,一本书了解中国茶。
陈龙,茶书网创始人、“品茗读书会”发起人、“感德真品”茶业机构创办人。出生于有“中国茶叶第一镇”之称的福建省安溪县感德镇。曾任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茶》制片人、《劳动午报茶业品牌》副主编、《中国法治》杂志记者,现为“感德真品”茶业机构总策划、茶书网主笔、“品茗读书会”规划人。
茶书网以继承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理念,以弘扬茶文化、科普茶知识为宗旨。网站的开通弥补了茶界的一项空白,更好地服务于茶业经营者及广大茶文化爱好者。网站目前拥有上万种茶类书刊和音像制品,除经营茶文化产品、茶产品外,还(代理)出版茶类作品,而且还为茶文化爱好者提供茶类书刊、音像制品的订购和闲置茶文化书刊、音像制品的代销服务。网站的设立结束了长期以来爱茶人没有自己书店的历史。
李军,国家一级制茶师,“品茗读书会”联合发起人、副理事长,茶书网副主笔,中国茶叶博物馆茶文化讲师,其担任副主编的《茶鉴》一书已授权新加坡世界文化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英文版并向全球公开发行,该书还入选了世界美食美酒大奖候选图书奖。
潘松林,国家高级制茶师,舜宗茶创始人,云南滇宗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从小就受到茶文化熏陶,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去各地拜访资深茶人学习传统工艺的制茶方法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经过20余年的专业学习,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制茶技法和制茶心得。
胡瑾瑜,山西顺天立大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中华老字号创新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山西省医药行业协会副会长,山西省老字号协会副会长,山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理事。热爱茶文化,始终秉持“知茶性、通茶理、达茶境”的研习之道,以现代视角解构传统茶艺,主张“茶道即生活”,致力于推动茶文化的当代转化。
高志华,高级自然疗法调理师和中医健康管理师,山西省心理学会功能医学专业委员会创办人、秘书长。热爱茶艺,走遍了中国的众多茶山,对茶健康、茶养生有独到的见解。
第二名
编号:GDZPS11817
书名:《新中式茶饮入门到进阶》
版别: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赵芸主编 崔宏春 黄丹丽 姚恒玲副主编
书号:ISBN 9787518448517
定价:78.00
出版日期:202410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新中式茶饮的原料、风味、制作、装饰、包装以及门店常用设备等方面,全面解读新茶饮的理论与实操技巧,可作为新中式茶饮从业人员的入门指导用书。全书从新中式茶饮的由来与发展谈起,详细介绍了基底茶叶的分类、营养、风味萃取及科学配伍,并展示茶调饮风味轮。同时,本书还介绍了新茶饮中咖啡、酒、香料等其他原料的应用形式,还囊括了新茶饮的常用工具、设备、包装、装饰等内容。调饮实操部分介绍50款经典茶调饮和 20 款创意茶调饮(包括食药同源茶调饮)的制作方法,供新茶饮从业人员和调饮爱好者学习参考。
赵芸,正高级工程师,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茶叶学会茶饮料茶食品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茶叶学会深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调饮师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茶叶资源利用研究及技术应用。近十年来,主持或参加农业农村部风险评估专项、省市重大科研专项等20余项;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杭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发表SCI收录、EI收录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
崔宏春,女,安徽蚌埠人,高级农艺师,硕士,从事茶叶化学与加工研究。
第三名
编号:GDZPS11878
书名:《中国老茶浅释》
版别: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黄财标著
书号:ISBN 9787533573751
定价:128.00
出版日期:202501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总结了作者对老茶多年的研究、品鉴实践与思考,试图从分类、品质、评价、贮存、品鉴与收藏等方面来建立老茶的认知架构,并初步形成一套简要的老茶体系,给读者能全面而客观地认知老茶提供借鉴,这正是撰写本书之初心。本书首次对老茶的品质类型作了归纳与定义,提出了老茶特质的内涵:“香凝气聚,陈醇润活”;创新性提出老茶的审评方法与评价体系,提出了老茶品鉴的要点、内容与流程;从老茶的维度,对“参、药、湿、霉、酸”及“水分”“年份”等核心问题作了详细诠释。
黄财标,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与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茶叶加工与检验工程师、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
第四名
编号:GDZPS8884
书名:《茶艺师:初级中级高级》
版别: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作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书号:ISBN 9787516746110
定价:29.00
出版日期:202009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茶艺师》的要求,结合岗位工作实际编写。本书内容包括初级、中级、高级茶艺师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涉及礼仪与接待、准备与演示、服务与销售等。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是人社部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协助部行政部门拟定职业培训教材建设规划,协助组织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展职业培训教材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等。
第五名
编号:GDZPS10738
书名:《茶席美学清谈》
版别: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白舒臣著
书号:ISBN 9787541165375
定价:158.00
出版日期:202212
内容简介
《茶席美学清谈》图文并茂,其分茶人风范、茶席美学、茶席设计、茶席色彩、茶席诗话、茶会六个章节,既有对茶人衣、妆、饰的基本要求,茶人应秉持的心境(平等心、敬畏心),茶席设计的功能学、礼学、美学以及色彩要求,更多的是通过一个个案例和故事来讲述茶人自我身心修炼的要义。尤其是第五章 “一席一人,一生一逢”,舒臣为项羽、卓文君、王维、陆羽、李清照、仓央嘉措、杜甫、苏轼八位古代人物撰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体传记,又为他们每个人精心设计了一座茶席,每一茶席暗合此人性情、志趣和命运。每一茶席就是一个人生的舞合,历史的舞合。当代作家宓月老师评价“这是一本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撰写的茶道之书、人生之书、历史之书、美学之书”。不论是喜欢摄影、茶道,还是喜欢茶席设计,喜欢散文随笔,都能在书中找到共鸣。
白舒臣,厦门人。台湾季野会心茶道大陆首批行茶师、讲师。国家一级茶艺技师 国家一级评茶技师,厦门【予舍】空间主理人。自小随父喝茶,喜史诗好文词,近十年系统师承茶花双修,发愿借一杯茶汤管中窥豹,与更多人分享古人唯美的生活智慧。
第六名
编号:GDZPS11674
书名:《红茶加工、审评与检验》(“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版别: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冉茂垠 刘小华 汪利章主编
书号:ISBN 9787568188012
定价:49.80
出版日期:202401
内容简介
红茶是六大茶类之一,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主流产品,约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75%,我国作为世界产茶第一大国和红茶发源地,承担着生产红茶的重任。红茶为全发酵茶,茶黄素类和茶红素类是红茶最主要的有效成分,红茶中还含有咖啡因、氨基酸、有机酸和游离糖等成分,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抗突变等功能。红茶性温,可温中驱寒,温胃驱寒,能化痰、消食、开胃。红茶的汤、味和香气别具一格,味重,香高,饮之香味醇厚,回味悠长。全书共分七个模块,包括初识红茶、探究鲜叶、红茶初制、红茶精制、红茶品饮、红茶审评、理化检验等内容。本书结合了新时代新要求,融入了“二十大”精神,适合做各类院校茶学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做企业培训教材和科研人员参考用书。
冉茂垠,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重庆市茶业学会副理事长。
刘小华,高级农艺师、国家一级评茶师。湄潭县第六至十届委员,七届常委。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茶叶专业学科代头人;遵义职业学院客座教授;贵州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茶叶加工首席专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组成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手工制茶)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带领湄潭中职校“师带徒”团队成员陈本果、刘兴梅等8人已完成7门校本教材的开发:《茶叶加工技术》、《茶叶质量检验与审评实践》、《茶文化概论》、《 茶树栽培技术》、《茶树育种学》《茶叶商品市场与现代营销》、《茶树病虫草害防治学》、《茶文化诗词选编》、《陆羽茶经新译》。目前九本教材已全部运用于茶叶专业教学当中。2021年申报了兴黔富民行动计划《茶叶加技术》、《茶艺精品课程》项目,获得省教育厅优质项目10万元的项目资金。在茶叶技能大赛中,陈本果获省五一劳动奖章,郭俊等获省技术能手、刘兴梅获精品工人称号。2017年起协同兰馨茶业有限公司组建了“创新工作室”“遵义红非遗传承中心”“阑珊美人爆款红茶研究中心”。与公司十余名技术能手联合攻关,开发了古树红茶“皇金苔”;完成了“老鹰茶”与黔湄系列茶叶的拼配技术,恢复了直条形贵州名茶“遵义毛峰”的机械化制作,增加了福鼎红茶一芽二三叶原料开发利用效益,其中两项专利正在申报中。
汪利章,中共党员,高级教师,高级技师,现为富阳学院高三升学部主任兼园林专业负责人。工作26年来,爱岗敬业,勇于争先,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汪利章老师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浙江省万名好党员、浙江省技术能手等荣誉,同时“汪利章名师工作室”是浙江省首批立项建设单位。他为职教事业奉献毕生精力,以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工匠精神和一定技术技能的学生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26年来,他一直扎根于职业教育的第一线,以校为家,任劳任怨,踏实勤干,走在前列。汪利章老师带领学院手工制茶集训队6名队员驰援富阳茶叶龙头加工企业“杭州富阳雅怡茶业商行”,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助农帮扶,这样沉底的助农复产行动也受到拔山村委和茶农的好评。
第七名
编号:GDZPS10315
书名:《中国工夫茶道》
版别: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茶米著
书号:ISBN 9787519465179
定价:68.00
出版日期:202204
内容简介
在工夫茶的道场里,我们原以“追求一杯极致茶汤”为初衷,却在一杯茶汤中感受着茶、水、火、器的诸多变化要素,在对茶汤极致滋味的执着追求中,渐渐感觉到“极致”的追求最终可能是“梦幻泡影”,慢慢地放下执着。当工夫茶人从“自我”那个空间(茶室)走出来,重新走人大街小巷中。那无处不在的工夫茶身影,如此朴实而充满烟火气;那一刻,我们或许会明白,生活才是工夫茶真正的极致“滋味”;那一刻,我们或许会明白,若能一直葆有那颗对茶的赤诚之心,有茶的地方,皆是道场。
工夫茶,成形于清代中期闽南、广东潮州一带,具备完善的茶事系统:茶、水、火、器、烹制之法和品饮方式,“工夫”的精神一以贯之。综观当今中国,尚没有哪一个茶道体系如工夫茶这样古老且完整的。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自有其根源,那就是继承着中国历代茶事的核心精神。
茶米(郑潮彬),“茶履者”理念倡导人:“以茶为师,止于至善。”自小生长在工夫茶之乡广东潮州,习茶十数载。从泡茶、茶叶审评与审美、茶叶烘焙等,层层学习研究;对工夫茶道体系形成一定的认知和体悟。现从事工夫茶技艺的教学,以推广传播工夫茶道为宏愿。
第八名
编号:GDZPS11035
书名:《武夷岩茶品质化学与健康密码》
版别: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刘仲华主编
书号:ISBN 9787571014957
定价:98.00
出版日期:202203
内容简介
武夷山是世界乌龙茶的发源地。武夷岩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岩骨花香”,为无数国内外消费者所青睐,是享誉世界的茶中。武夷岩茶品种丰富,尤以大红袍、肉桂、水仙在市场消费领域的影响力大,行业中流传着“茶中大红袍,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的说法。武夷山自然环境优美,境内不同茶叶产区生态条件各有特色,正岩茶、半岩茶、洲茶存在品质风味差异,已成为行业共识。武夷山人一直有喝老岩茶的习惯,当年新茶与储藏多年的老岩茶在香气、滋味的感官品质上的确存在差异。为了探明不同品种、不同产区、不同储藏年份武夷岩茶的品质化学特征差异,发掘武夷岩茶对人类健康的价值,科学解密武夷岩茶的品质化学与健康功能奥秘,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收集了产自正岩、半岩、洲茶三个区域,大红袍、肉桂、水仙三个品类,当年新茶及储藏1年~20年的年份岩茶,共100多个来自武夷山市茶叶龙头企业的岩茶样品,委托湖南农业大学国*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国*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了系统研究。本书系统解析了不同品种、不同产区、不同储藏年份武夷岩茶的香气成分、滋味成分组成差异,揭示了武夷岩茶“岩骨花香”及“岩韵”的品质化学实质;采用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揭示武夷岩茶具有显著的降血脂、降血糖、减肥、调节肠道菌群、调节人体免疫力和作用。本书科学揭秘了武夷岩茶品质化学与健康密码,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是广大茶叶科教工作者、茶叶爱好者和茶文化推广传播者难得的工具书。
刘仲华,男,1965年3月出生于湖南衡阳,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刘仲华于1985年、1988年在湖南农业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师从施兆鹏教授);2014年7月,在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1988年,留校湖南农业大学任助理教授;1991年6月,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讲师;1992年6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1月,遴选为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1999年6月晋升教授;2000年3月,遴选为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主要从事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茶叶加工理论与技术、饮茶与健康等方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第九名
编号:GDZPS12025
书名:《世界茶文化圣山笔记》
版别:巴蜀书社
作者:孙前著
书号:ISBN 9787553122687
定价:198.00
出版日期:202503
内容简介
中国是茶的故乡,而巴蜀是中国茶文化的摇篮,公元前53年雅安蒙顶山药农吴瑄真最早人工驯化种植茶,由此开创了人工种茶的先河。200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雅安市委市政府团结齐心决定恢复重塑“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品牌。2004年9月,在雅安举行的国际规模最大的茶文化盛会,一致通过、确认蒙顶山为世界茶文化圣山。本书详细记述了“一会一节”举办情况、茶祖吴理真辩证、蒙顶茶文化圣山由来,及相关历史考证、文化、趣事,是一部记事、叙史、考辩等为一体的专著。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雅安蒙顶山的旖旎景色、悠久历史,以及丰富的茶文化景观、多姿多彩的茶闻趣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不仅深度剖析了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的独特魅力,全面展示了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发源地的地位,更引领读者踏上了一场心灵与文化的双重旅行。
孙前,1948年生,籍贯河南洛阳,成长在四川省万县市(今重庆万州区)、成都。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67年中专毕业后,在万县市、成都的工厂当工人。大学毕业分配成都市委办公厅(天回公社锻炼一年)、四川省委办公厅工作十多年,任办公室主任(挂职锻炼泸定县委副书记二年)、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省政府直属企业董事长(正厅)、四川省雅安市副市长(正厅)、省旅游局巡视员、省旅游协会执行会长、省政协十届人资环委副主任,2013年7月退休。大熊猫文化研究学者,2009—2012年出版《大熊猫文化笔记》中法英文4个版本,2019年出典藏版。2004年,策划主持发行了《雅安史迹名胜探实》(曹宏著)、《蒙山茶话》(董存荣著)、《吴理真演义》(张国防著)、《蒙顶山 :最后的知青部落》(高富华著)、《茶马古道老照片纪念册》(殷晓俊供稿)、《蒙顶山茶文化读本》(筹委办编);先后主编《历代名人咏蒙山》《广东画家看雅安》《泸定桥300年大事记》(2005),撰写30余篇中外茶文化论述。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西南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雅安市茶业协会创会会长、茶文化研究专家、客座教授。旅游策划实战专家,微信昵称:熊猫喝茶。
第十名
编号:GDZPS6012
书名:《中国六堡茶》
版别:中国科技技术出版社
作者:彭庆中著
书号:ISBN 9787504670458
定价:351.00
出版日期:201603
内容简介
本书除了更翔实的史料考证和丰富的内容外,更将六堡茶有别于其他茶的核心特点提了出来——“体感”。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在繁华喧嚣的都市,随着市场的变化、茶商的运作,名茶轮番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慢慢的茶人们在追逐茶味之浓酷鲜爽、茶香之高扬奇异、色香味的感官刺激之外,更多的开始关心“体感”,六堡茶正是一种在品茶静心之际,让你观照内在的茶。六堡茶是平和而质朴的,从口感回归体感,你可以用心、用身体去体会,感受这个茶适合不适合自己,对身心有没有滋养,感受身体对这个茶的需要。
彭庆中,字炫皓,号三口居士、一茶山人,广西苍梧人,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梧州日报社,并任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六堡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名誉副会长。十数载遍访茶区,会友论道,深得六堡茶品鉴之妙。
注:此排行榜由《茶书网》中国区提供
此排行榜仅代表《茶书网》所属机构销售量
中国区工作站:中国爱心基地(北京•怀柔•汇龙山庄)
北京工作站: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客服:010-6343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