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最全的茶文化书店
联系我们 关闭音乐 加为收藏

首页>销售排行>详细信息

2024年3月1日至31日茶书销售排行榜


第一名

编号:GDZPS11391

书名:《茶经:汉英对照》

版别: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唐]陆羽著  邱贵溪译

书号:ISBN 9787313294821

定价:98.00

出版日期:202312

内容简介

第一部文言文、白话文、英文分段对照的《茶经》译著;茶界院士刘仲华教授作序;历经四年,精雕细琢,倾情奉献。本书是唐代陆羽《茶经》的汉英对照本。本书按照原文、白话文译文和英译文编排,主要是方便读者阅读。《茶经》一共分为三卷十章,分别是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以及十之图。译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对原文每个字句反复推敲,可谓精雕细刻。本书可以供茶文化研究人员、翻译人员、大学教师和学生,以及对茶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陆羽,一介草根,却成为千古茶圣;风华年少,却著述千古茶经;江湖野人,却被请去编撰浩繁字典,陆羽身上有太多的谜团。易被我们忽略的是他的多方面深厚的国学修养与实践,这些是普通儒家学者所不具备的,而恰恰是这些特质,将引领我们进入《茶经》背后精彩的世界。

邱贵溪,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专家库入选专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在《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和《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若干篇有影响力的论文,主编《英汉双向法律词典》1部、《商务英语写作》及《WTO基础知识选读》教材2部,担任《茶知识100问》英文审校。在国际知名律师行孖士打律师行(Johnson Stokes & Master)工作1年,出访过近60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专事研究中华经典专著外译。


 

第二名

编号:GDZPS9752

书名:《茶经诵读功课:修订版》

版别:华夏出版社

作者:[唐]陆羽著 蓝彬主编

书号:ISBN 9787522202181

定价:26.80

出版日期:202201

内容简介

《茶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由于写作年代久远,生僻字多而困住广大现代读者对它的了解。鉴于此,本书编者在十几年传播茶经文化的基础上,花费多年心血,精雕细琢编撰本书,第一版出版后受到广大茶经爱好者的喜爱,并使《茶经》获得广泛传播。陆羽在唐代是一位音韵学大家,《茶经》是一本音韵极美的著作,读起来像《诗经》又如汉赋一样美,本书从读音与断句入手,花很多时间去校正一个字的读音问题,一段文字的断句,都是为了让《茶经》读起来更有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茶经》要从诵读开始,本书除按《茶经》原文的十篇排列以外,还借鉴欧阳修的“计字日诵”法,将《茶经》7000多字分成三十多课,也就是读者每天熟读200多字,一个月左右能熟读《茶经》。

陆羽(733—804),唐代茶学家,被尊为“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著述《茶经》期间,他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穿麻鞋,独行山野,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宋代学者陈师道写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蓝彬,陆羽《茶经》文化推广与践行者,倡导生活茶理念,对茶文化创意有研习。曾参与策划专刊《茶叶传奇》、图书《品鉴中国茶》,主持编辑了《中国茶经》(于观亭主编)、《茶鉴》、《铁观音品鉴》等图书。擅长组织与策划茶会,是“二十四节气茶会”、“名茶品鉴雅集”以及“体验民族茶俗之旅茶会”的发起人。


 

第三名

编号:GDZPS9139

书名:《茶席茶会》(茶文化系列教材书目)

版别: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蔡荣章主编  丁以寿 林瑞萱副主编

书号:ISBN 9787533658366

定价:58.00

出版日期:202102

内容简介

    茶文化系列教材的陆续出版,不仅填补了我国茶艺和茶文化类专业教材的空白,为茶文化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也将会促进茶文化研究的深入开展,为茶文化学科建设添砖加瓦,向全社会推广、传播茶文化知识。本系列教材既可作为茶学、茶艺、茶文化及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教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材、茶业职业培训辅助教材,也可作为面向社会大众的茶文化科学读本。这本《茶席茶会》讲述了茶文化。

茶席是为表现茶道之美或茶道精神而规划的一个场所,插花、焚香、挂画是其中的重要构成要素。茶会是茶道或茶艺的表现形式,无我茶会、四序茶会、曲水茶宴等是当代茶会的代表。《茶席茶会》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于一体,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茶席设计和茶会举办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图文并茂,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席和茶会的大学教材。《茶席茶会》既可作为茶学、茶艺、茶文化及相关专业的教材,茶艺师职业培训辅助教材,也可作为社会大众了解茶席和茶会的科学读本。

蔡荣章:台北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1980-)、茶学研究所所长。于1983年创设泡茶师检定制度,于1990年创设国际无我茶会。主要着作有《茶道教室——中国茶学入门九堂课》、《无我茶会180条》、《台湾茶业与品茗艺术》、《现代茶思想集》、《说茶——陆羽茶道》、《茶道入门三篇——制茶、识茶、泡茶》等,并主编《茶艺》月刊至今已二十六年。


 

第四名

编号:GDZPS6012

书名:《中国六堡茶》

版别:中国科技技术出版社

作者:彭庆中著

书号:ISBN 9787504670458

定价:351.00

出版日期:201603

内容简介

本书除了更翔实的史料考证和丰富的内容外,更将六堡茶有别于其他茶的核心特点提了出来——“体感”。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在繁华喧嚣的都市,随着市场的变化、茶商的运作,名茶轮番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慢慢的茶人们在追逐茶味之浓酷鲜爽、茶香之高扬奇异、色香味的感官刺激之外,更多的开始关心“体感”,六堡茶正是一种在品茶静心之际,让你观照内在的茶。六堡茶是平和而质朴的,从口感回归体感,你可以用心、用身体去体会,感受这个茶适合不适合自己,对身心有没有滋养,感受身体对这个茶的需要。

彭庆中,字炫皓,号三口居士、一茶山人,广西苍梧人,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梧州日报社,并任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六堡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名誉副会长。十数载遍访茶区,会友论道,深得六堡茶品鉴之妙。


 

第五名

编号:GDZPS5363

书名:《思辨六堡茶》

版别:广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李贤武编著

书号:ISBN 9787549401406

定价:38.00

出版日期:201012

内容简介

    《思辨六堡茶》是梧州六堡茶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出品的第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六堡茶的专著。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公开发行。该书集茶文化、管理学、营销学为一体,融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身,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不可多得的六堡茶专著。本书有三大看点:一、结合《中国茶事大典》、《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国名茶志》、《中国茶经》等经典书籍,对何谓“六堡茶”重新做出兼顾现状和历史的定义:“六堡茶,因起源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而得名,后泛指在广西适宜加工的特定区域内,选用适制茶树( Camellia sinensis L.O.Kunts)的芽叶和嫩茎为原料,采用六堡茶传统初制工艺、六堡茶精制工艺加工制成,具有“六堡香”及红、浓、陈、醇等品质特征的黑茶。”二、引用大量的史实,通过严谨的推理,得出了六堡茶有史可查的历史为1800多年。三、首次提出将龙母文化融入六堡茶文化之中,并首创了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六堡茶茶艺。在写作手法上,作者采用了与以往与六堡茶文集方面的书籍不同的写法,开篇便以“念奴娇”这一词牌,用一首词全面介绍了六堡茶的出处、特点和历史:西江东去,浪淘尽,多少疑团迷雾。古郡苍梧,人道是,六堡名茶出处。红浓陈醇,香味奇特,惊为天上物。如此佳木,世间有谁能识。遥想桐君当年,巨著初就了,不忘瓜芦。茶山御使,陆鸿渐,茶经亦有记述。及至清朝,名声终鹊起,南洋远渡。今重得誉,引来茶君无数。

    在文中介绍到六堡茶的历史和特点时,作者在采用了大量的史实和科研成果,有理有据进行论述的同时,还时不时在恰当的时候幽默一把,严肃而不呆板,诙谐而不失庄重。诸如“拍砖?拍砖你用豆腐砖”、“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我这心碎的,捧出来就跟饺子馅似的”、“如果我们真的重视六堡茶产业,就行动起来吧,不要让关心六堡茶产业的热心人等得都关上了心”等等。这种独树一帜,白话正说,该严肃时严肃,该诙谐时诙谐的写法,使得本书不但具有很强学术性,且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当说到茶文化时,书中引用了大量不可多见的有关古诗,在六堡茶茶艺一节,更是针对十八道工序,创造了十八首古诗文体,朗朗上口地介绍了六堡茶以及每道工序的寓意,值得茶艺爱好者收藏。如:檀香袅袅钟鼓鸣,燃点活火煮甘霖;柔荑玉手扰清梦,醒却陈茶备烹茗。饱含沧桑成名茶,红浓陈醇味极佳;三分到嘴烦疾除,七分落肚醉陶家。潜龙静虚通玄境,为悟古韵且含英;陈香过后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在谈到六堡茶的出路时,本书以中国著名的音乐家刘欢同志一句歌词——“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形象地将六堡茶的重点市场点了出来。在谈到六堡茶行业管理和营销时,更将儒家管理学融了进来,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等等,画龙点睛地将管理和营销的精粹点了出来,并在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儒家北辰管理模式和品牌建设系统,值得管理者和营销人员一读。本书还是一本六堡茶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在书中,不但介绍了有关六堡茶专家对品鉴、收藏六堡茶的心得,还介绍茶具的鉴赏和搭配,值得入门者和好茶者借鉴。可以说,此书将是六堡茶业界一本不可多得的黄卷。

李贤武,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文学士,资深新闻工作者、营销策划工作者、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关六堡茶感官审评与鉴定专家库专家,在区内外多家报刊发表散文、诗歌100多篇首。从事六堡茶行业近20年,对六堡茶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多次在北京、山东、上海举办六堡茶文化讲座。


 

第六名

编号:GDZPS10738

书名:《茶席美学清谈》

版别: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白舒臣著

书号:ISBN 9787541165375

定价:158.00

出版日期:202212

内容简介

《茶席美学清谈》图文并茂,其分茶人风范、茶席美学、茶席设计、茶席色彩、茶席诗话、茶会六个章节,既有对茶人衣、妆、饰的基本要求,茶人应秉持的心境(平等心、敬畏心),茶席设计的功能学、礼学、美学以及色彩要求,更多的是通过一个个案例和故事来讲述茶人自我身心修炼的要义。尤其是第五章 “一席一人,一生一逢”,舒臣为项羽、卓文君、王维、陆羽、李清照、仓央嘉措、杜甫、苏轼八位古代人物撰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体传记,又为他们每个人精心设计了一座茶席,每一茶席暗合此人性情、志趣和命运。每一茶席就是一个人生的舞合,历史的舞合。当代作家宓月老师评价“这是一本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撰写的茶道之书、人生之书、历史之书、美学之书”。不论是喜欢摄影、茶道,还是喜欢茶席设计,喜欢散文随笔,都能在书中找到共鸣。

白舒臣,厦门人。台湾季野会心茶道大陆首批行茶师、讲师。国家一级茶艺技师 国家一级评茶技师,厦门【予舍】空间主理人。自小随父喝茶,喜史诗好文词,近十年系统师承茶花双修,发愿借一杯茶汤管中窥豹,与更多人分享古人唯美的生活智慧。


 

第七名

编号:GDZPS11396

书名:《茶器典:玉成窑》(宁波茶通典)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张生著  姚国坤总主编  宁波茶文化促进会组编

书号:ISBN 9787109312111

定价:88.00

出版日期:202312

内容简介

    玉成窑文人紫砂自清末以来,经年的参考文献稀少,远不及后人对“曼生壶”的关注与研究。但玉成窑存世古器的品类众多,形制文气安静,其美而雅的气质及展现出的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早已引起藏家和紫砂专家的极大关注。本书将文人紫砂的历史,以及文人紫砂的代表玉成窑及玉成窑的工艺特色、鉴赏、传承等进行了介绍,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片。

    张生,字子泉,玉成窑紫砂制作技艺传承人、玉成窑商标持有人、玉成窑文化研究院院长、宁波茶文化博物院院长、玉成窑文人紫砂古器收藏鉴赏家。为了传承玉成窑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购遗珠,将一件件玉成窑存世古器请回其故土,长期专注于文人紫砂的研究考论与摹古创作,并在月湖之畔的宁波茶文化博物院和江北老外滩玉成窑非遗传承基地,以玉成窑学术研究结合技艺传承等形式广邀贤士与同好友朋,采听先业成就雅事。“张生品定”玉成窑摹古作品深受业界喜爱,其为“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65位诺贝尔等奖获得者和我国30位两院院士亲力创作的“国饮礼器”获评极高。

    姚国坤,浙江余姚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茶行业终身成就奖”“国际茶文化杰出贡献茶人”“中华杰出茶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赴马里共和国担任农业发展部茶叶技术顾问;赴巴基斯坦考察和组建国家茶叶实验中心;多次赴美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茶文化讲授。2003年,参与组建全国个应用茶文化专业(树人大学内)并任系主任;2005年,筹建全国所茶文化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内)并任副院长。1991年出版全国本以茶文化冠名的专著《中国茶文化》,2004年主编全国套茶文化专业试用教材,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出版茶及茶文化著作80余部。先后4次获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并取得6项科技成果。 

宁波茶文化促进会成立于2003年8月,以弘扬茶文化、提升茶产业,发展茶经济为宗旨,按照章程规定,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该会成员有热爱茶文化事业的领导干部,文化名人、科技人员和茶业经营、茶业生产代表人员,共有团体会员50个,个人会员144人,并聘请国内外著名人士和专家分别为名誉会长及顾问。几年来,在广泛开展茶文化活动中,健全和扩大了组织。宁波茶文化促进会下属组织现有宁波茶文化书画院、宁波茶叶流通专委会,宁波白茶研究会,宁波茶文化博物院。


 

第八名

编号:GDZPS10977

书名:《建阳小白茶》

版别: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吴麟编著

书号:ISBN 9787533568573

定价:59.00

出版日期:202211

内容简介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野生茶树。神农时代,“神农尝百草以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茶,作为健康饮料的功效不断地被挖掘出来,如兴奋解乏、益思少睡、消食去痰、解毒止渴、利尿明目等,历代医药书籍均有记载。随着时代的发展,茶的效用也在不断扩大。从初期的药用,发展到宫廷的高级饮品,再逐渐成为大众“人家一日不可无茶”的普通饮料。饮茶可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喜爱。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由于茶饮方式的不断改变,制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提升。茶叶从生煮羹饮开始到晒干收藏、制饼烘干,逐渐地通过蒸青、榨汁、降低苦涩把茶饼做到极致,创造了外观、香味口感极佳的团茶,在宋代时期被皇帝所赏识,成为贡品,兴盛一时。明朝朱元璋罢拙团茶后,散茶出现,茶叶生产加工方式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从明朝至清朝,各种茶类加工工艺相继出现,发展很快。短短的几百年,就从炒青绿茶的创制发展到了黄茶、黑茶、白茶、红茶、青茶等类别较为齐全的各种茶产品。随着制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式茶产品的增多,有人从“微生物发酵说”开始,逐渐演变成按“全发酵、半发酵、不发酵”方法对茶叶产品进行分类。后来,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根据各类茶叶叶绿素破坏程度及黄烷醇素变化程度的顺序,确立了科学的茶叶分类方法,将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等六个茶产品大类。

    白茶是茶产品的一个大类,它属微发酵茶。因其满披白毫,外观如银似雪而得名。其实,在白茶中根据茶叶树种和叶片大小还有具体的品类之细分。茶界泰斗张天福在调查研究白茶创制发展的路线时曾经有过“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之说。这里所说的小白、大白、水仙白虽然是白茶大类中的几个细分品类,但人们日常都习惯将其称之为白茶。小白茶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白茶,发源于建阳区漳墩镇。清乾隆二十七年至四十七年(1772~1782),由漳墩先民肖氏创制。当时肖氏用当地的群体种菜茶晾制的白茶,其毫芽和两片叶叶背绒毛灰白,人们将其形象地称之为“白毫”“白仔”。白毫茶因最早出现在建阳的漳墩镇南坑村,历史上也被称为“南坑白”。建阳群体种菜茶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小叶种,所产的白毫茶,毫纤细,叶张幼嫩,因此,又称之为“小白茶”。

    建阳还是水仙茶树的原产地和水仙白茶的发源地。19世纪中叶,建阳小湖镇大湖村先民用水仙茶树鲜叶进行挑针,挑针后的鲜叶用来晾制水仙白,从而创制了水仙白茶。水仙茶树属小乔木型大叶种茶树,水仙白茶产品归类为大白茶。在茶业发展历史上,建阳是中国白茶的重要产区。建阳小白茶的创制开创了白茶类产品的历史先河,为中国白茶类产品的形成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建阳创制的两个白茶产品中,小白茶创制历史最为悠久,工艺技术最为成熟,文化底蕴最为厚重,白茶产品产销最最大,是建阳白茶品牌的代表性产品。这本技术专著基本是以小白茶的传统工艺技术与悠久文化积淀为核心和主线进行取材,主要研究建阳小白茶与水仙白茶两个产品的前世今生,因此在确定著作主题时就将本书定名为《建阳小白茶》。

    建阳白茶的品种很多,有传统工艺生产的小白茶,有水仙茶生产的水仙白(属大白茶),还有引进大白茶树生产的大白茶,众多品种生产的白茶极大地丰富了建阳白茶的内涵。但在众多的白茶品种中,建阳白茶的主导产品还是小白茶与水仙白茶。在生产实践中,建阳既生产小白茶,又生产水仙白的茶企很多。虽所产白茶产品不同,但制作工艺基本大同小异。本书主要研究建阳小白茶和水仙白,而研究内容的取材又主要来源于小白茶,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自然就会存在研究内容的概念把握,对此特别需要作个说明。在编著本书内容中的几个概念表述上,考虑到本书的实际应用效果,书中很多章节的标题既不好用小白茶概念来定义,又不好用水仙白或大白茶概念来定义,故只能用建阳白茶概念来定义比较贴切。用建阳白茶概念来定义书中的内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茶企茶人在实践中不至于引起不必要的迷茫和异议,还可以用建阳白茶概念把小白茶与水仙白两个品类的内容统一起来论述,消除读者心中对几个概念问题的疑问。

    《建阳小白茶》一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建阳小白茶和水仙白发展的历史脉络、发展现状、花色品种、制作技艺、品质特征及品鉴方式等。相信通过对建阳小白茶知识和文化的全面介绍,一定能够让更多的茶人茶友更加全面地了解建阳小白茶和水仙白,更好地向世人展示她的美,让建阳小白茶和水仙白以更优秀的品质更好地服务于消费大众。

吴麟,高级工程师、高级(一级)评茶师,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南平分校客座教授。曾任福建省建阳茶厂厂长,后任建阳区茶叶协会顾问、建阳区白茶协会技术顾问。陆续在《中国茶叶加工》和《福建茶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第九名

编号:GDZPS7904

书名:《潮茶108问》

版别: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维毅著

书号:ISBN 9787218112398

定价:48.00

出版日期:201905

内容简介

    作者王维毅是一个连自己也无从确信,但分明又与潮茶超有缘分的人。也许是前世茶缘,也许是初见的怦然和久饮不厌的味道,注定了这个原本所学非茶、所事非茶的蓟北潮人,终因茶心所使,潜心十年撰写了两本潮茶文化著作。其中之一是已经再版的《闻道凤凰茶》,另一本则是此次修订版的《潮茶108问》。这个重订版的潮茶知识普及读本 ,用心在于贴近茶文化大时代的到来,以及快节奏下的阅读需求和广普需要,精选了那些与潮茶相关的觉知和认知,将其归集成108个问答。另需说明的是,这里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是要积极回应广大潮茶爱好者的殷殷相约。选取这种寓茶寿含义于其中,且问答有序、点面结合的架构,除了寄喻潮茶的养益特性之外,同时也为了较好地兼顾阅读上的灵便性。尤其适合针对潮人食茶问题的答疑参考。

    全书以「感知潮茶气息,触摸潮茶历史,参悟潮茶文化」为索引,主要是便于立体呈现潮茶的质感,更好地析出潮茶的精华。同时也着重于对这一充满个性化的潮茶文化,进行多维的展现,以便在此基础之上的宽域传播与推广。由于这是一本既有快餐文化特点,又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读本,力求能够深度和宽度兼而有之,俗情与雅事并而收之。因而使这本通俗读物更加适宜差异化较大的各类读者群体。国饮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潮茶味道的确也别有一格。将别具一格的凤凰茶与工夫茶合在一处,化作有所体味、有所体认的文字,乃此拙作的一个宅心取向。就整体结构而言,从基本立意到谋篇布局,总的定位是潮茶知识普及和文化推广。然其侧重点则是突出了潮茶的形神气韵,以及历史文化特点。在写作方法上,依托中华茶文化这个宏大的背景,将潮茶文化的旧事和新知,进行必要的还原与探细。同时,有意将潮茶这个子文化与国饮文化母系统进行对接,并针对应当被关注的问题进行归拢及梳理。在尽可能易读易懂的基础上,力图使每个问答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性和可读性。纵观往昔,茶和茶的文化始终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今天的所写很可能就会被明天刷新。故此,对于认知能力所限而存于书中的“香淡韵薄”或者粗漏之处,绝不抱残而言美,更祈方家予以厚正。或可如此,则能有益后来之借鉴。不期浮华为养趣,但使利他向心求。这是从心而觉的茶之正味,也是从心而觉的茶文化的大美所在。

    此书再版之际,说句有感而发的话,有茶的生活不枯燥,有茶的生命不干巴。或许可以站在当下作个推想,能够增加生活和生命的温润度,这大概就是现代人蜂拥入茶的动因吧?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应该算得是有幸赶上并见证了一个极好的茶时代。在新一轮茶文化如旭日喷薄的当口,但许假以时日,必定还会见证潮茶文化的飞鸿突起,渐入佳境。必定还会见证潮茶之风的日渐远布,广行于天下。因为,它的确是香韵十足、味道兼优。更因为,它的确有很强的个性风韵在。

王维毅,原籍天津蓟县。改革开放初期,分配到粤东食茶之乡潮州,由此打开了有茶的人生方式。国饮文化的博大精深,潮茶味道的别具一格,引发了一个原本属于茶外之人对潮人食茶文化的深厚兴趣。正是有了这个兴趣,才感知到触之可及的这杯茶,它不仅有津润口喉的柔美,而且还有悟见内心的力道。既然是天意安排下了如此的茶缘,则理应以敬天之诚答谢内心。是故,读茶十年,并撰写下《闻道凤凰茶》和《潮茶108问》两本茶书。


 

第十名

编号:GDZPS8414

书名:《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修订版》

版别:云南科技出版社

作者:詹英佩著

书号:ISBN 9787806956618

定价:75.00

出版日期:202002

内容简介

     努力很多年詹英佩老师终于重印《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了。这次重印以后可能未来6年内都不会再版,所以大家多关注下这本书。本书精确地绘出了古六大茶山古茶园、茶马古道、文物古迹分布图,是一本学风严谨的科学著作。本书对研究普洱茶古茶山历史,弘扬普洱茶文化,振兴古茶山茶产业,具有重大的科学文化价值。古六大茶山在历史上曾是普洱茶的主产区和贡茶的采办地,书写过普洱茶最为辉煌的历史,因抗战爆发辉煌了几百年的六大茶山茶业衰退,许多重要的史料和史实被掩藏在深山中。为了收集、整理、发掘古六大茶山的历史、文化,寻找明、清时期的古茶园、古村落、古茶庄。詹英佩五年来先后11次走访古茶山,在高山密林中只身徒步行程千余公里,寻访过50多个村寨、100多位老人,拍摄了2000多张六大茶山古茶庄,古茶园、茶马古道、文物古迹留存情况和知情人的照片。为了寻找古茶庄后裔,还赴石屏、元江、江川、思茅、勐海、勐腊等地寻访他们的后人。

  为了考证古六大茶山的历史,她自费去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看贡茶实物,还去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找史料。为了宣传古六大茶山,几年来在八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过20多篇近5万字的文章介绍古六大茶山的历史与现状,向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呼吁关注六大茶山的历史、文化和古茶园的抢救和开发,并为六大茶山的茶农增收做过大量牵线、搭桥、产品促推工作。2003年以前,当古六大茶山的茶叶还处于难销状况时,她为茶山的茶农做过大量牵线搭桥的产品促推工作,帮助不少茶农走上富裕之路。2005年初为了配合中国云南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她依据自己多年考察的实况,绘制出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示意图,将古六大茶山、古茶园、茶马古道、老茶庄及文物古迹分布情况在图上做了详细介绍,此图在报纸上刊登、在网上公布后,倍受好评,引起中外人士对古六大茶山各方面情况的关注,为宣传普洱茶的历史文化、推动古茶山的旅游起了极大作用。2005年3月为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供了近百幅介绍古茶山历史文化的照片作展览,使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更深刻地了解到云南的茶历史茶文化。2005年4月在第七届中国普洱茶节上获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提名奖。

  为了支持普洱茶的宣传活动,2005年8月随首届驮茶进京的大马帮行走了12天,翻越了秦岭,向川陕人民宣传介绍普洱茶。这样一个弱女子,对普洱茶古茶山文化的研究发掘是如此的深入细微,不仅自费考察、收集史料,绘制古茶山地图,捐出百幅珍贵照片,还最终完成了订正普洱茶古茶山、古茶庄史实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一书。詹英佩曾自豪地这样说,“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说起普洱茶,人们便会说到云南,普洱茶让我云南人脸上有光。作为云南人的我,钟爱着普洱茶,情系普洱茶,我用了五年的时间,10多次走进普洱茶的故乡——古六大茶山,我用双脚去丈量这块土地,用心去感受这块土地,为的就是能为介绍普洱茶、宣传普洱茶做点事、尽点力;同时也为普洱茶的奠基人、开拓者们留点文字,前者是我的荣幸,后者是我的心愿。”

詹英佩,一个貌似柔弱的昆明女子,1986年毕业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系,现为云南政协报《观察周刊》记者,云南省茶业协会、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会员。清瘦中透着钢毅,目光坚定而执着,语速稍快但清晰有力,不时有力地挥舞着的手,就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弱女子,凭着自己对故土的热爱,对普洱茶和古茶山人民的热爱,自200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云南普洱茶历史、古茶山历史和茶马古道的研究和考察。


 

注:此排行榜由《茶书网》中国区提供

     此排行榜仅代表《茶书网》所属机构销售量

中国区工作站:中国爱心基地(北京•怀柔汇龙山庄)

北京工作站: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客服:010-63433810


 

欢迎光临茶书网!!
扫描二维码加入茶书网官方微信平台扫描图片加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