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最全的茶文化书店
联系我们 关闭音乐 加为收藏

首页>销售排行>详细信息

2024年1月1日至31日茶书销售排行榜


第一名

编号:GDZPS6012

书名:《中国六堡茶》

版别:中国科技技术出版社

作者:彭庆中著

书号:ISBN 9787504670458

定价:351.00

出版日期:201603

内容简介

本书除了更翔实的史料考证和丰富的内容外,更将六堡茶有别于其他茶的核心特点提了出来——“体感”。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在繁华喧嚣的都市,随着市场的变化、茶商的运作,名茶轮番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慢慢的茶人们在追逐茶味之浓酷鲜爽、茶香之高扬奇异、色香味的感官刺激之外,更多的开始关心“体感”,六堡茶正是一种在品茶静心之际,让你观照内在的茶。六堡茶是平和而质朴的,从口感回归体感,你可以用心、用身体去体会,感受这个茶适合不适合自己,对身心有没有滋养,感受身体对这个茶的需要。

彭庆中,字炫皓,号三口居士、一茶山人,广西苍梧人,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梧州日报社,并任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六堡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名誉副会长。十数载遍访茶区,会友论道,深得六堡茶品鉴之妙。

第二名

编号:GDZPS1249

书名:《评茶员培训教材》

版别:金盾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08284227

作者:杨亚军主编  中国茶叶学会组编

定价:47.00

出版日期:200901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茶叶学会组编。本书分为初级评茶员、中级评茶员、高级评茶员、评茶师、高级评茶师技能要求5篇26章。内容包括:评茶员的基本要求及培训方法,中国茶叶发展史及主要茶类的品质特征,茶叶标准及分级,茶业企业标准的制定与应用,茶叶的感官审评设备与操作,茶叶的包装要求及标签通则,茶叶的贮藏技术,中国6大茶类的加工技术与审评方法,茶叶与健康知识介绍及研究,茶业企业经营管理及市场营销技巧。本书内容充实,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强的特点,适合广大评茶人员、评茶员及评茶师培训班授课人员和学员、茶业企业各层领导和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共分26个章节,主要对评茶员的基本要求及培训方法,中国茶叶发展史及主要茶类的品质特征,茶叶标准及分级,茶业企业标准的制定与应用,茶叶的感官审评设备与操作,茶叶的包装要求及标签通则等内容作了介绍。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杨亚军,男,1961年9月18日生,江苏如皋人。1982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茶学系,获学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茶叶研究院)所(院)长、党委副书记,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自“七五”以来,先后独立或合作主持国家攻关专题、子专题2个、国家科技部重点课题、重点科技项目和基础性项目等3个、省部级重点专题等6个,参与组织完成首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从37个品种中筛选出25个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目前正主持“十五”国家攻关课题、专题和国家基金、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948项目、省基金共6项,并主持第二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二十年来,先后取得多项科研成果。作为主要执行人,参与育成了龙井43、碧云、菊花春等3个国家良种;作为区试阶段的主持人,参与育成了龙井长叶、寒绿两个国家级良种和苔香紫、苹云、碧峰3个省级良种,这些良种大多已在全国主要茶区推广应用。主持完成的“茶树育种早期品质化学鉴定技术”获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主持完成的“龙井长叶、碧云的育成与应用及龙井43的推广”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茶数据库的主要完成人参加完成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年来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重视良种推广应用。主持完成的“茶树新品种龙井43的推广与效应”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被专家誉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科技兴茶的成功范例”,“居国际先进水平”。已培养和正培养硕士生各1名,协助培养博士生1名;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两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合作出版著作6本。


 

第三名

编号:GDZPS3580

书名:《茶寿与茶疗》(中国茶文化丛书)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林乾良著  于观亭主编  穆祥桐 徐永成副主编

书号:ISBN 9787109166684

定价:18.00

出版日期:201206

内容简介

    要把茶文化推向社会,就要让茶文化从学者的书斋里走出来。茶文化类图书应运而生。林乾良所著的《茶寿与茶疗》阐述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内容广博,文字生动,融科学性与可读性为一体,使实用性与消闲性相结合,为普及、传播和发展茶文化做了有益的工作。

    林乾良,1932年生于福建福州。195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留院任外科医师。近50年来,在中西医结合上成就恢 宏,得部级奖1项,省市级奖多项。任全国主编者如中医专科统编教材《中 药学》以及《养生方集成》、《中药成 人 教育系列教材》等。在国外出版者如《药 对》(美)、《不 老 宝典》(日)、《长 寿皇 朝》(加)等。浙江中医学院教授、中药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医史学会、中国药史学会理事;浙江医史学会主任委员、浙江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副会长。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对中药、本草、养生、食疗等研究均及于茶学,遂立志深入探讨。1983年,以《茶叶药用之研究》及《茶史片甲》两文参加全国茶文化学术会议,并提“茶疗”构思。经数年努力,在发表数十篇论文之基础上,于1998年出版《中国茶疗》。曾两度赴日讲学。又因自幼喜翰墨好篆刻,老而弥笃,造诣较深。今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及中、美5家印社之名誉社长。近年又致力于以书法、篆刻创作茶文化,颇得海内外赞赏。

    于观亭,茶文化研究员,茶叶加工高级工程师。现担任国际茶叶科学文化研究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曾担任过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人联谊会、中国华侨茶叶基金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全国社图的副会长、常务理事等职。曾任全国供销总社、商业部、内贸部茶叶加工处处长,中国茶叶产销集团董事长,中国农副土特产开发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工作重点转向茶文化研究,系统研究中国五千年茶文化以及茶道、茶艺的历史和现状,培养了很多评茶师和茶艺师。

    穆祥桐原农业部专家组成员, 中国农业出版社编审,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顾问,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兼职教授,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大典.农业典》主编。

徐永成,1938年生,1960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为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高级顾问、高级工程师,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茶叶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上海《茶报》编委会副主任兼主编,浙江大学茶学系经济贸易博士论文指导教授,全国经贸系统科技咨询委员。《中国名茶志》、《中国茶叶大典》、《中国现代科学》茶叶卷编委。1983年出版《饮茶与健康》一书。中国茶叶学会“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专家组成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国际名茶评比专家组成员。


 

第四名

编号:GDZPS11333

书名:《中国(潮州)工夫茶艺》

版别: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作者:中国老教授协会职业教育委员会组织编写

书号:ISBN 9787516760611

定价:60.00

出版日期:202310

内容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编写理念,依据行业相关规定及要求,结合岗位工作实际需要编写,力求突出培训特色,满足培训与考核的需要。本书详组介绍了中国(潮州)工夫茶艺应掌握的相关知识要求,全书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职业概况、中国茶文化、茶类知识、乌龙茶、中国(潮州)工夫茶、中国(潮州)工夫系冲海技艺等。本书可供相关人员参加上岗培训,在职均训使用。

叶汉钟,1963年出生,从事茶行业30多年,是非遗项目“潮州工夫茶艺”和省级非遗项目“潮州单丛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历任全国职业院校手工技能大赛中职组手工制茶赛项专家、裁判长,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委员。出版《凤凰单丛》、《潮州工夫茶话》、《中国(潮州)工夫茶艺师》教材、《潮州工夫茶概述》、《中国食茶概述》、《工夫茶文化》、《次品乌龙茶就上手》等著作。获“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首届兴文强茶贡献奖(茶祖印象杯)杰出茶人,“中华茶人榜样”——中华匠心茶人称号。


 

第五名

编号:GDZPS5363

书名:《思辨六堡茶》

版别:广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李贤武编著

书号:ISBN 9787549401406

定价:38.00

出版日期:201012

内容简介

    《思辨六堡茶》是梧州六堡茶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出品的第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六堡茶的专著。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公开发行。该书集茶文化、管理学、营销学为一体,融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身,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不可多得的六堡茶专著。

    本书有三大看点:一、结合《中国茶事大典》、《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国名茶志》、《中国茶经》等经典书籍,对何谓“六堡茶”重新做出兼顾现状和历史的定义:“六堡茶,因起源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而得名,后泛指在广西适宜加工的特定区域内,选用适制茶树( Camellia sinensis L.O.Kunts)的芽叶和嫩茎为原料,采用六堡茶传统初制工艺、六堡茶精制工艺加工制成,具有“六堡香”及红、浓、陈、醇等品质特征的黑茶。”二、引用大量的史实,通过严谨的推理,得出了六堡茶有史可查的历史为1800多年。三、首次提出将龙母文化融入六堡茶文化之中,并首创了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六堡茶茶艺。

    在写作手法上,作者采用了与以往与六堡茶文集方面的书籍不同的写法,开篇便以“念奴娇”这一词牌,用一首词全面介绍了六堡茶的出处、特点和历史:西江东去,浪淘尽,多少疑团迷雾。古郡苍梧,人道是,六堡名茶出处。红浓陈醇,香味奇特,惊为天上物。如此佳木,世间有谁能识。遥想桐君当年,巨著初就了,不忘瓜芦。茶山御使,陆鸿渐,茶经亦有记述。及至清朝,名声终鹊起,南洋远渡。今重得誉,引来茶君无数。

    在文中介绍到六堡茶的历史和特点时,作者在采用了大量的史实和科研成果,有理有据进行论述的同时,还时不时在恰当的时候幽默一把,严肃而不呆板,诙谐而不失庄重。诸如“拍砖?拍砖你用豆腐砖”、“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我这心碎的,捧出来就跟饺子馅似的”、“如果我们真的重视六堡茶产业,就行动起来吧,不要让关心六堡茶产业的热心人等得都关上了心”等等。这种独树一帜,白话正说,该严肃时严肃,该诙谐时诙谐的写法,使得本书不但具有很强学术性,且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当说到茶文化时,书中引用了大量不可多见的有关古诗,在六堡茶茶艺一节,更是针对十八道工序,创造了十八首古诗文体,朗朗上口地介绍了六堡茶以及每道工序的寓意,值得茶艺爱好者收藏。如:檀香袅袅钟鼓鸣,燃点活火煮甘霖;柔荑玉手扰清梦,醒却陈茶备烹茗。饱含沧桑成名茶,红浓陈醇味极佳;三分到嘴烦疾除,七分落肚醉陶家。潜龙静虚通玄境,为悟古韵且含英;陈香过后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在谈到六堡茶的出路时,本书以中国著名的音乐家刘欢同志一句歌词——“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形象地将六堡茶的重点市场点了出来。在谈到六堡茶行业管理和营销时,更将儒家管理学融了进来,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等等,画龙点睛地将管理和营销的精粹点了出来,并在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儒家北辰管理模式和品牌建设系统,值得管理者和营销人员一读。

    本书还是一本六堡茶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在书中,不但介绍了有关六堡茶专家对品鉴、收藏六堡茶的心得,还介绍茶具的鉴赏和搭配,值得入门者和好茶者借鉴。可以说,此书将是六堡茶业界一本不可多得的黄卷。

李贤武,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文学士,资深新闻工作者、营销策划工作者、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关六堡茶感官审评与鉴定专家库专家,在区内外多家报刊发表散文、诗歌100多篇首。从事六堡茶行业近20年,对六堡茶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多次在北京、山东、上海举办六堡茶文化讲座。


 

第六名

编号:GDZPS7607

书名:《茶叶化学》

版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作者:顾谦 陆锦时 叶宝存编著

书号:ISBN 9787312014796

定价:28.00

出版日期:201806

内容简介

编著《茶叶化学》是陈椽教授生前未能实现的心愿。他在创建“制茶学”、“茶树栽培学”、“茶叶检验学”、“茶史学”和“茶叶经济学”等五个独立茶叶学科后,一直在潜心积累资料,准备编著这本书。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科技事业突飞猛进,茶叶化学研究和实践亦发展很快,高新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陈先生认为极需总结和提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要求,以利于进一步指导茶叶生产和科研,必须尽快编著出版这本教材。但是,在他步入九十高龄之后,感到年事已高,体力和精力有限,于是,他老人家把这一重任委托给编者。


 

第七名

编号:GDZPS7344

书名:《制茶工艺》(茶学专业职业院校教材)

版别:云南科技出版社

作者:周红杰 李亚莉主编

书号:ISBN 9787558708602

定价:48.00

出版日期:201803

内容简介

    职业院校教材编委会编的《制茶工艺》(茶学专业职业院校教材)一书,以中国六大茶类的制作工艺为基础,同时结合现代新兴再加工及深加工产品,详细地讲述了各类茶产品的加工技术,内容涉及产业信息、产茶区、各大茶类的加工制作技术及流程以及茶叶新产品等方面内容,符合当代茶学专业教育需求,对培养具有一定茶学基础知识的人才有良好的作用。

同时,该书结合云南地区的特点,对云南普洱茶做了单独介绍,特别是对云南特色大叶种茶类的加工特点、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区别以及在加工工艺上的不同做了详尽的描述,以便读者和学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云南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第八名

编号:GDZPS0016

书名:《碧沉香泛普洱茶》

版别:农村读物出版社

书号:ISBN 7504848697

作者:徐传达编著

定价:16.80

出版日期:200605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介绍普洱茶历史、传说、产地、品类、品质、鉴赏、选购、收藏、冲泡、品饮、功效、茶俗、茶艺、旅游等知识的科普读物。全书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是普洱茶爱好者和家庭茶文化的实用手册。


 

第九名

编号:GDZPS7609

书名:《潮州凤凰茶树资源志》(复印本)

版别:凤凰茶树资源调查课题组编印

作者:杨带荣 黄柏梓主编

书号:安内登(2001)03号

定价:00.00

出版日期:200109

内容简介

《潮州凤凰茶树资源志》一书颇具特色。第一,作者以翔实的资料,客观系统地介绍了凤凰茶区基本概况和茶树资源的历史与现状。第二,对何为“凤凰单丛”的概念作了新的界定。第三,以茶叶的自然香型进行资源品质分类。其叙述的观点和见解切合实际,较为新颖和科学,给读者以凤凰名茶和茶树资源方面的知识,使这本《志》有其独到之处。 其阐述的内容,对提高潮州茶叶产品的知名度,以及弘扬潮州茶文化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该《志》成书来之不易。 是潮安县农办和凤凰镇政府“凤凰茶树资源调查课题组”自选的科研项目,经多年野外调查、特性观察、室内研究和社会调研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综合编写的基础研究成果,从发现新现象、建立新观念、并探索新的应用前景出发,向社会介绍凤凰茶树资源,旨在对资源征集、良种保存、新品种的选育、古茶树的保护提供依据。它填补了潮州市茶树种质资源的空白。此《志》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读者可从中了解到凤凰单丛茶的众多典型单株的名称,产地分布、生育习性、品质特点以及相关的获奖情况。也可作为生产、流通、科研、教学等方面人员参考用书。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凤凰镇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也是国家级良种凤凰水仙品种(华茶17号)的原产地,有悠久的产茶历史。近千年来,凤凰茶树群体通过天然杂交和茶农长期的人工择优选育与良种的交流传播,使当地的茶树品种资源得到了不断发展。 据解放后茶区开展改造老茶园时的调查,凤凰乌岽等高山地区还保存着植株高大、性状奇特、品质优异的200年以上的老单丛茶树3700多株。这些被日本茶叶专家誉为“中国之国宝”的古单丛茶树,由于以前没有系统加以保护,部分已衰老不堪,有的已经绝种。据1996-1998年的不完全统计,仅乌岽茶区三年就枯死古茶树60多株。 为挽救、保护老茶树,使丰富多彩的珍稀茶树资源能更好地应用于发展茶叶生产,对现有茶树资源进行调查整理和系统介绍很有必要, 旨在对茶树资源征集、良种保存、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对今后茶叶质量优质化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由于凤凰茶区至今尚未对当地的茶树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和整理。因此,由潮安县人民政府农业办公室和凤凰镇政府联合组成“凤凰茶树资源调查”课题组,从1996年至1999年对凤凰名优茶树资源开展调查。 本《志》是根据调查人员多年徒步到实地,深入访问,逐株调查,特性观察,室内研究和社会调查所得的综合资料,并参考外地对茶树品种调查的格式来整理编写的。鉴于茶树是多年生叶用作物,故调查、介绍的重点,主要是植株、嫩芽梢、叶片等形态特征为主,及其萌发期、开采期、以及开花结实等生育特性。至于有关的茶叶品质方面,难于逐株品尝,也难于完全准确地反映各株品质的真实情况,只能根据能够品尝到的口感,或调查访问得到的结果,以及所掌握的资料加以介绍。

本次茶树资源调查,共查考了凤凰镇12个村委会34个自然村,较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茶树123株。编写、介绍包括凤凰水仙品种在内的茶树资源120株(3株因部分调查数据欠缺或类型相同的没有编写),它们有的是栽培历史悠久遭存全今的珍梯古名丛:有的是已死老丛的保存后代;有的是建国后选育的单丛新秀,这些茶树共有62个不同名称。各株茶树的命名均按调查地(原产地)群众的习惯称呼(包据方言译音或译意)为主称,多种称呼者,另附别名。肯定还有一此优良的单株或新选育的类型,因尚未调查了解到而未能编入,有待今后继续增补。

本《志》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概况。简述凤凰茶区茶树栽培简史,及环境条件与茶树资源状况和分类等。第二部分,资源篇。是本《志》主体,介绍原产地地方性茶树资源1 17株,  外地引进品种3株。着重介绍各株的产地情况、特征特性、产量水平及品质特点等。部分名丛附有彩图,使认识更具体形象。为便于查考应用,本篇根据调查所掌握的各株茶树的素材及其品质特点,  采取以成茶的香型划分类型,各类型再根据植物学的分类方法,把有性繁殖群体与无性繁殖系,按乔木大叶、小乔木大叶、灌木大叶……顺序编写。

本《志》在编写过程中,曾得到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茶学专业陈国本、王汉生、戴素贤等教授,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茶叶专业委员会顾问、韩山师范学院副教授陈香白,广东省农业厅陈栋、郑如钦农艺师,原潮州市人大副主任翁少飞,潮州市林业局助理研究员邱陶瑞、助理工程师梁祖文,原湖州市茶叶公司副经理黄瑞光,汕头市林科中心高级工程师陈名荣等同志指导、关心、支持:郑清木,吴伟新、黄柏梓等同志为本《志》拍摄了一百多张彩色照片:谢鸿强男镇松、钟国雄、贝文贤、叶汉钟、邱森才、陈千大、丁有海等,他们都为本《志》的完成出过力,在此,均表致谢!

黄柏梓先生,1939年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镇。在祖辈的影响和熏陶下,他从小就热爱茶文化,喜爱凤凰茶,并立志振兴凤凰茶。现为凤凰茶叶专业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村实用技术讲师团成员,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专家,被誉为凤凰单丛茶的“活字典”,可以说,黄柏梓先生是当代凤凰单丛茶的泰斗。2001年被凤凰镇人民政府、茶叶协会授予“弘扬历史文化、服务名茶之乡”的嘉奖牌匾;2003年被广东省文化学会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确认为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专家并出席首届茶文化研究工作表彰大会;2005年,又被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评为先进工作者;2009年被省文化学会评为“新中国60年广东茶事功勋人物60人”之一。获奖无数的黄柏梓把一生的青春和理想都献给了凤凰镇的茶业。他处处留心观察、详细记录、刻苦钻研、认真分析、综合整理。渐渐地熟悉和掌握了茶叶丛种植到制作的知识和技术,被称为“茶乡活字典”。


 

第十名

编号:GDZPS5196

书名:《茶叶加工技术》(高等职业教育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系列教材)

版别: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成洲主编

书号:ISBN 9787518400515

定价:38.00

出版日期:201501

内容简介

    茶叶加工发展迅速,为满足茶学专业学生和茶叶生产者的学习需要,适应培养茶叶类专业应用型实用人才的需要需求,组织相关院校、专业主管部门、生产企业的专业人员编写本教材,以供茶学专业的高职高专学生和专业人员学习与参考。

    本教材编写中章节采取项目化形式,其目的是使各茶类品种花色加工与实际生产结合紧密,并自成体系。包括了从产品质量标准、鲜叶标准、鲜叶处理、初制、再加工到成品的全过程,使学生通过学习一个项目就可以掌握一种茶叶的完整加工技术,并可适用于生产。各茶类品种花色加工尽量使用茶厂实际生产规程,兼顾普遍性、突出代表性,偏重于机械制茶技术。同时按照使用够用的原则,讲述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内含成分变化和外形的变化原理和规律。教材在每单元内容之前有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单元后有小结,以便读者学习参考。

    本教材由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成洲副教授主编,并负责总体设计和布局,参加编写人员及分工如下(以执笔章节先后为序):绪论,成洲、赵先明;单元一,成洲;单元二,成洲;单元三,成洲、蔡红兵、刘兆斌;单元四,成洲、颜泽文;单元五,唐洪、廖茜、颜泽文;单元六,廖茜、蔡红兵、罗学平;单元七,罗学平;单元八,罗学平;单元九,廖茜;单元十,成洲、邓小林;单元十一,李清;实训部分,赵先明。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借鉴或参考了国内外同类教材及有关参考资料。同时,得到了茶叶生产企业、行业协会等人员的大力帮忙,为本教材提供了资料和建设性意见建议。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采用项目化形式介绍了从茶叶产品质量标准、鲜叶标准、鲜叶处理、初制、再加工到成品的全过程。具体内容包括:茶叶加工概述、茶叶分类与命名、鲜叶、大宗绿茶加工、特种绿茶加工、红茶加工、黑茶加工、乌龙茶加工、白茶加工、黄茶加工、茶叶精制技术、花茶加工、茶叶加工技术实训。

成洲,副教授,宜宾市第七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从事茶叶加工技术和生产机械设备的教学、研究和推广工作,主讲《茶叶机械与设备》、《茶叶生产技术》、《茶学概论》等课程,参加了《茶叶加工技术》和《茶文化传播》课程建设工作,分别被评为四川省教育厅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注:此排行榜由《茶书网》中国区提供

     此排行榜仅代表《茶书网》所属机构销售量

中国区工作站:中国爱心基地(北京•怀柔汇龙山庄)

北京工作站: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F3-19号(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客服:010-63433810

欢迎光临茶书网!!
扫描二维码加入茶书网官方微信平台扫描图片加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