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最全的茶文化书店
联系我们 关闭音乐 加为收藏

首页>销售排行>详细信息

2018年7月1日至31日茶文化产品销售排行榜

 

第一名

编号:GDZPS1158

书名:《茶艺师培训教材》

版别:金盾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082–5257–5/S•1750

作者:江用文 童启庆主编  周智修 阮浩耕副主编  中国茶叶学会组编

定价:37.00

出版日期:200809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茶叶学会的相关专家编著。内容包括:茶艺师职业知识,茶叶基础知识,饮茶与健康,中国茶文化、茶馆文化、少数民族及地方习俗茶文化的发生、发展与美丽的传说,茶事艺文的概述与赏析,主要名茶的产地、特点及质量标准,泡茶饮用水与中国名泉特点,初、中、高级茶艺师须掌握的茶叶冲泡方法、茶艺技巧和茶馆外宾接待常用外语及相关事宜,并用少量篇幅精辟地介绍了茶馆管理与营销的经验。本书具有知识性强、趣味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可供茶艺馆各层领导人员、各级别茶艺师、馆内员工及社会各行各业广大茶艺爱好者阅读参考。

    江用文,1965年11月生,安徽怀宁人,硕士生导师,中国茶叶学会副会长。1986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跨世纪151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2007年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

    江用文从事茶叶加工、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研究等工作。主持、参加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20余项。研制出高香冷溶速溶茶、γ氨基丁酸茶、超微绿茶粉、葛根素、茶多糖等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制定出《绿色安全茶叶田间生产技术规程》和《绿色安全茶叶加工技术规程》,并在茶叶企业进行示范;明确了西湖龙井茶铅污染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提出茶叶包装材料的选择指标。

    江用文制定茶树等52种作物种质资源的描述规范、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制定23种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并审定为农业行业标准;建立了52种作物的描述符数据库及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

    取得成果5项,发明专利1项,其中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5部。

童启庆(1936年—),女,浙江杭州人。曾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现为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著名茶文化活动家,浙江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国际茶人之家理事。主编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编著《习茶》、《生活茶艺》、《影像中国茶道》等著作。

 


第二名

编号:GDZPS7183

书名:《中国(潮州)工夫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教材)

版别: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作者:叶汉钟主编  卢湘萍副主编

书号:ISBN 978-7-5167-3292-2

定价:65.00

出版日期:201712

内容简介

《中国(潮州)工夫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教材)从潮州工夫茶文化体系方面进行总结研究,可作为中国(潮州)工夫茶艺师培训、考核的标准教材,填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工夫茶艺”推广教学的空白,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茶文化传承事业的发展。本教材详细介绍中国(潮州)工夫茶艺师应掌握的相关知识要求。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职业概况、中国茶文化、茶类知识、乌龙茶、中国(潮州)工夫茶、中国(潮州)工夫茶冲泡技艺、茶叶标准与茶艺场所卫生。

 


第三名

编号:GDZPS6004

书名:《茶叶密码》

版别: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郝连奇编著  张正竹审阅

书号:ISBN 978-7-5576-0831-6

定价:48.00

出版日期:201603

内容简介

《茶叶密码》并不是茶叶学术性的研究类书籍,只是一本茶叶科普类图书。目的并不是在茶叶生物化学、审评与实验上进行深度探索,而是定位为一本有关茶与健康的普及型小册子。

《茶叶密码》告诉我们,茶叶主要含有哪些神奇的物质,影响我们口味的是哪些物质,对我们有保健功能的又是哪些物质。

本书的价值在于将复杂难懂的茶叶生物化学术语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神秘的化合物能够看得见、喝得到,变成可观、可感、可触的东西。在富有趣味的表述中,不仅知道了怎样泡好一壶茶,而且明白了茶对健康的意义。

    郝连奇,男,1971年出生,现任天津市茶叶学会理事长,天津津门紫砂会馆馆长。硕士、国家一级评茶师、高级考评员。1996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曾就职天津市茶叶公司,创建天津市胜利路茶城,茶语器文化中心,非常茗连锁店,草木人职业培训学校,多年来一直从事茶叶的研究和科普工作。被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多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被天津电视台科教频道聘请,录播17集《茶与健康》节目。

 


第四名

编号:GDZPS1249

书名:《评茶员培训教材》

版别:金盾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082–8422–7/S•1776

作者:杨亚军主编  中国茶叶学会组编

定价:47.00

出版日期:200901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茶叶学会组编。本书分为初级评茶员、中级评茶员、高级评茶员、评茶师、高级评茶师技能要求5篇26章。内容包括:评茶员的基本要求及培训方法,中国茶叶发展史及主要茶类的品质特征,茶叶标准及分级,茶业企业标准的制定与应用,茶叶的感官审评设备与操作,茶叶的包装要求及标签通则,茶叶的贮藏技术,中国6大茶类的加工技术与审评方法,茶叶与健康知识介绍及研究,茶业企业经营管理及市场营销技巧。本书内容充实,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强的特点,适合广大评茶人员、评茶员及评茶师培训班授课人员和学员、茶业企业各层领导和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共分26个章节,主要对评茶员的基本要求及培训方法,中国茶叶发展史及主要茶类的品质特征,茶叶标准及分级,茶业企业标准的制定与应用,茶叶的感官审评设备与操作,茶叶的包装要求及标签通则等内容作了介绍。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杨亚军,男,1961年9月18日生,江苏如皋人。1982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茶学系,获学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茶叶研究院)所(院)长、党委副书记,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

    自“七五”以来,先后独立或合作主持国家攻关专题、子专题2个、国家科技部重点课题、重点科技项目和基础性项目等3个、省部级重点专题等6个,参与组织完成首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从37个品种中筛选出25个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目前正主持“十五”国家攻关课题、专题和国家基金、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948项目、省基金共6项,并主持第二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

    二十年来,先后取得多项科研成果。作为主要执行人,参与育成了龙井43、碧云、菊花春等3个国家良种;作为区试阶段的主持人,参与育成了龙井长叶、寒绿两个国家级良种和苔香紫、苹云、碧峰3个省级良种,这些良种大多已在全国主要茶区推广应用。主持完成的“茶树育种早期品质化学鉴定技术”获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合作主持完成的“龙井长叶、碧云的育成与应用及龙井43的推广”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作为茶数据库的主要完成人参加完成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年来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重视良种推广应用。主持完成的“茶树新品种龙井43的推广与效应”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被专家誉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科技兴茶的成功范例”,“居国际先进水平”。

已培养和正培养硕士生各1名,协助培养博士生1名;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两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合作出版著作6本。

 


第五名

编号:GDZPS7338

书名:《中国茶文化概论》(国家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系列教材)

版别:科学出版社

作者:丁以寿主编  漆小迅 章传政副主编

书号:ISBN 978-7-03-057102-1

定价:49.00

出版日期:201804

内容简介

《中国茶文化概论》(国家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系列教材)对中国茶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共设茶之性、茶之俗、茶之道、茶之文、茶之艺、茶之史、茶之传、茶之习八章。第一章“茶之性”,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茶学常识性知识;第二至第五章分别介绍了中国茶俗、茶道、茶文学、茶艺术;第六章“茶之史”,侧重介绍中国茶文化发展简史,包括饮茶的历史与发展,以及茶具、茶馆、茶会、茶书等;第七章“茶之传”,从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角度,介绍外国茶文化简况;第八章“茶之习”列入茶艺实训的内容,以满足茶艺实践教学的需要。

丁以寿,1963年生,安徽无为县人。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茶叶学会茶艺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茶文化教学与研究工作,主编和参编《中华茶道》《中华茶艺》《中华茶史》《茶文化学》《茶席•茶会》等大学教材,独著和合著《中国茶文化》《中华茶文化》《中国茶谱》等著作,发表论文50余篇,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六名

编号:GDZPS4772

书名:《古代茶诗名篇五百首》(中国古典情趣诗词系列)

版别: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高泽雄 黎安国 刘定乡编

书号:ISBN 978-7-216-07907-5

定价:42.00

出版日期:201404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诗歌内容丰富,蔚为大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茶诗(词、曲)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从中国古代的名家茶诗中,精选五百余首,对于各位作者的生平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对于诗歌也进行了解析,帮助读者对历代名家茶诗进行鉴赏。

 


第七名

编号:GDZPS3577

书名:《普洱茶:连环画》(上、下册)

版别: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沈培平主编  张奇明副主编  罗希贤编绘

书号:ISBN 978-7-5321-3796-1/G•99

定价:29.00

出版日期:201003

内容简介

云南神奇的山水,灵动的雨雾,孕育了美妙的普洱茶。在跨越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普洱茶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世界茶叶的重要品牌代表。普洱茶悠久的产制历史与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更赋予普洱茶沧桑厚重的历史感,积淀了层次丰富的文化感。

普洱茶从悠远的历史走来,六大“茶马古道”架起了产地到销区的桥梁,从汉区到藏区,从民间到宫廷,从省内到省外,进而走向世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贸易不断扩大,普洱茶遍及港、澳、台地区,法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现逐渐向欧美发达国家挺进。近年来,普洱茶因具有独特的加工工艺和良好的保健功效,在国内的销售逐步扩大,出现了“普洱茶热”的现象,品饮普洱茶成为茶艺、健身、修身养性的一种时尚和象征。普洱茶的发展形态也渐趋分明:从农业普洱过渡到文化普洱,今天我们正高扬科学普洱的大旗,也必将走向人文普洱阶段。品饮方式也获得较大突破,除传统的饼、砖、沱之外,也有袋、罐、粉等新产品。特别是科学普洱的代表“帝泊洱”新产品,更以其便捷性、安全性、功效性而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普洱茶消费群体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了解普洱茶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科学内涵。

本着弘扬普洱茶文化,揭示其科学内涵,普及普洱茶知识,推动普洱茶产业振兴,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宗旨,北京普洱茶研究院、普洱市人民政府共同出版,上海大可堂文化有限公司和《普洱》杂志社承制了这套《普洱茶》连环画。该书上、下两册,共372幅图。其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并涵盖了普洱茶的发展历史、种植加工、流通贸易等内容。既是一本通俗的读物,也是一本高端的读物;既是一本大众的读物,也是一本权威的读物。对热爱普洱茶、了解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功效等方面都将大有禆益;对了解普洱茶生产加工、仓储存放、运输销售、品饮和鉴赏等都颇具参考价值;对弘扬云南普洱茶文化,加强海峡两岸、港澳地区、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全世界的普洱茶交流,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第八名

编号:GDZPS5453

书名:《茶艺》(高等职业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丁以寿主编  陈开梅 潘玉华副主编

书号:ISBN 978-7-109-19531-8

定价:68.00

出版日期:201409

内容简介

丁以寿主编的《茶艺(高等职业教育农业部十二 五规划教材)》以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突出能力目标,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熔茶艺理论知识和 实践技能于一炉,系统、简明地阐述了茶艺的基本概 念和分类原理、茶具的演变和发展、鉴泉择水原则、 茶席设计原理、茶艺礼仪规范、茶艺编演的原则和环节、民族民俗茶艺、茶艺形成与发展历史、外国茶艺 ,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解茶艺基本手法和玻璃杯泡 法、盖碗泡法、壶泡法、工夫法、调饮法等当代各种 形式的茶艺技法。本教材全文彩色印制,图文并茂,并且体例新颖 、层次清晰、深入浅出、实用性强。既可作为茶艺、 茶文化、茶叶生产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 可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材、茶艺师职业培训以及社会大众学习茶艺的参考用书。

 


第九名

编号:GDZPS7225

书名:《吴疆说普洱》

版别:云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吴疆著

书号:ISBN 978-7-5489-3148-5

定价:99.00

出版日期:201804

内容简介

    茶界怪象,越贵的茶越难喝。正常而言,茶越老越贵,则越好喝。旧茶更贵,符合经济规律,但是,左右价格成长的因素很多,时间要素,仅仅是其中一环。旧茶价格膨胀,取决于通货膨胀,这是一般的价值规律,由长期上行的经济规律所决定,如此,成本则一直在增加。诚然,主导旧茶上涨的因素很多,诸如毛料选择,初制及精制的工艺高低,仓储加工工艺的水平等等。如若皆属正常,还得受到品牌因素之左右。旧茶更好喝是导致价格上涨另一主要因素。普洱是后熟工艺茶品,岁月之转换,茶体内含物质也随之转化,随之柔和,随之甘醇。然而,事实上,我们很难遇到越贵的茶越好喝的情况,而是,越贵的茶越难喝。

市场上旧茶的营销体系,让人匪夷所思。最近从东北到了深圳,这间歇抽空去了东莞一次。正常来说,华南区域是普洱茶的前沿阵地,喝茶的理念应该比较正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东北还是华南,大家都还是按照前期港台茶商定义的老茶去理解茶,市场出现的情况则千奇百怪。我在2003年开始接触普洱,当时的茶叶尚属正常,消费的层次比较清晰,青砖、青饼、青沱、熟饼、熟砖、熟沱,各有消费群体,而且,当时的市场由于都是云南省茶叶进出口体系,无论是勐海茶厂的经营部,还是下关茶厂,普洱县茶厂的办事处,都是一样的理念,熟茶才是普洱茶。市场也没有争论,不过是根据自己喜欢,选择不同的茶品。当时的市场不大,圈子极小,存茶随意,然而,实际可以选择也无非是三大厂的茶品,港仓茶并没有开始回流,直到2005年才有所改变,但是,市场绝大部分既不知道台湾大师,也不知道市场会流行百年老茶这一说。经过两年的助推,2008年,云南开始流行喝超级古董老茶,我去思茅采访,某普洱茶企业家每天带我去一家茶室品鉴,茶室位于思茅市区中心,就两间房两张桌子,每泡20克,收费一万元起跳,品鉴的茶都是至少50年代往上走,这在当时的思茅属于天价,尤其是与当时茶产业一派衰败的景象对比,更是强烈。然而,领导喜茶,所以,每晚茶桌皆需预定。

我第一次喝百年老茶,差点一口吐出来,那种浓烈的六六粉味道,扑鼻扑面而来,非常霸道占满人的口腔、鼻腔,但是,眼见旁座的达官贵人皆正襟危坐,如饮宫廷玉液,一瞬间,觉得自己的判断是否有误?时至今日,我都记得自己第一次饮用所谓百年老茶的那种感受,也清晰地记得那种仓味、霉味、陈香叠加结合而产生出的一种强烈而尖锐的味道,让人印象深刻。其后的一周,我都泡在这种强烈而古怪的味道里,乃至于我返回昆明后再去品尝其他的任何茶品,皆无味。

喝茶本就是一种习惯。习惯喝中小叶种绿茶的,喜欢龙井的上扬的香气,而习惯喝老茶的群体,则喜欢内敛、溶于茶汤的陈香,这是完全不同的习惯。同样道理,喝仓味茶也一样是一种习惯,长期品饮仓味茶、霉味茶,则认为单独陈香的自然香气不够味。当时的云南上下皆流行这种六六粉味道的老茶,甚至zf定制茶也专门拉到深圳去存放出这种味道,我也一度误解广东仓原来就是这种味。后来始知,原来该企业家之前在深圳的某茶叶公司工作过,是一个普通职员,与港商的交流中只言片语听得一些仓储方法,自认为就是仓储理论,于是,所有茶皆按照出六六粉味道的标准存放制造,而领导也不懂,认为该味就是老茶味,于是,向天下推广,天下老茶于是皆六六粉味,这种影响时至今日仍然控制着顶级老茶市场的口味。然而,市场在逐渐清醒之后,认识到霉味就是霉味,刺鼻味就是刺鼻味,哪里有自然的陈香味那么舒服?应该说,云南是最先清醒认识到这种茶的危险之处的,一是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的职工其实是清楚普洱茶的滋味香气到底为何物的。二是,云南毕竟是产区,鲜叶到初制到渥堆,其间散发的不同香气,其实可以倒退市场演化的各种香气。

然而,产区之外的市场却远非如此。这次去深圳,发现很多茶友从普洱内地热一开始即品鉴,几乎与云南同步。所有市场的逻辑都是领导喝,则余属皆喝,进而推导于市场。常理而言,品饮时间越长,喝茶的种类越多,越能清楚茶叶内含的物质,以及滋味香气的变化,但是,反应在普洱老茶的身上,却不是这么一回事。一个朋友的老茶说是60年代,我当时就指出不太可能有,因为当时云南并无生产记录,至少,圆茶的生产记录当时是没有的,这也是当时运动不断的历史大背景所决定的。在深圳,无论是走到哪个会所,茶友谈论的仍然是那几个熟悉的港台大师,这些人的西洋镜其实早在云南被拆穿,然而,紧靠香港位处普洱茶最大消费地的消费者仍然毫不知情,这让人匪夷所思。一个普洱茶收藏家港商胆大包天,甚至吹牛自己随国家领导人周游列国,其理由是该君收藏了一把古琴是国宝,弹奏的人要带国宝去演奏,该君也随行。这样的故事如果是在北京吹,估计当场就会有人打电话核实,然而,在远至边疆的区域,这样的故事可以成为一种传奇,可以佐证这样的收藏家的茶品。同样是该君,在2007年的普洱茶杂志上号称:只藏茶而不卖茶。然而,现在全国到处不遗余力到处贩卖百年老茶。邓时海在该期杂志上说自己是普洱茶的耶稣,该君是上帝。我不知道后来人看到这样一篇堂而皇之刊登在国家正规官媒的文章会怎么想,难道大师都是需要极度膨胀极度狂妄,胡言乱语,才能写就普洱天价老茶这一篇“狂人日记”?我们的社会,假茶认真茶,假人认真人,已经成为了一种体系,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也许,这才是当前普洱茶的文化。在一系列无关茶品的行销运动中,大家谈论的是喝茶的达官贵人,谈论的是老茶的天价,谈论的是老茶流转的传奇,一个敢把银行的保安也称为银行家的群体,有什么不敢干?所有谈论的,有茶品有任何关系?无论多老的茶,茶不好喝,还有任何价值吗?

 


第十名

编号:GDZPS5117

书名:《红楼茶事》

版别: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者:彭从凯著

书号:ISBN 978-7-5034-5334-2

定价:98.00

出版日期:201412

内容简介

收到彭从凯先生的《红楼茶事》书稿,感到十分高兴。去年11月底我去巴中参加“巴中市红楼梦学会成立大会”的时候,见到从凯先生,他与我谈起计划写一本关于《红楼梦》与茶的书,记得当时还只是一个写作提纲。不想,不到一年的时间厚厚的一本《红楼茶事》就已经完稿,真是令人钦佩不已。

2013年11月底,我平生第一次的巴中之行,令我大开眼界,收获颇丰。过去知道巴中,也仅仅限于这里地处川东北,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除此之外,所知不多。当孙伟科同志告诉我巴中市要成立红楼梦学会的消息,我感到很吃惊——那么遥远的川东北也有许多人搞《红楼梦》研究,还要成立红楼梦学会?当我到了巴中,我很是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到惭愧,巴中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用“地杰人灵”形容恰如其分。

的确,巴中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巴中的山水之美令我感叹,光雾山、诺水河、恩阳古镇都非同寻常。而巴中人的“灵”更使我感叹不已。据说巴山秀才群在四川很是有影响的,到了巴中你会感到此言不虚,巴中有才华有本事的人比比皆是,向前的书法、阳云的散文、彭从凯的茶文化研究,都非常有成就,很了不起,他们都是令我感慨的“巴中能人”。

在巴中,我见到了那么多喜欢《红楼梦》、研究《红楼梦》的朋友,当然这其中有“深红”,也有“浅红”,这是我到巴中来听到的最有趣的称呼。“深红”当然是指那些痴迷于《红楼梦》而又有一定研究的人,而“浅红”就不用说了。彭从凯先生自然是属于“深红”,他对《红楼梦》的喜爱,对《红楼梦》与茶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彭从凯先生喜欢写作和摄影,但他似乎对“茶”情有独钟,他著有《中国古代茶法概述》,洋洋洒洒50余万字,堪称国内研究中国古代“茶法”的重要著作,甚至被茶文化学者称之为“填补了茶法体系研究中的一处空白”,可见分量之重。正因为他在茶文化研究上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他的新作《红楼茶事》一书也就非同寻常,他的研究涉及到了《红楼梦》中的茶品、茶具、泡茶之水、茶俗等等许多方面,乃至《红楼梦》中有关茶的描写对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故事情节、展示社会风貌等等方面发挥的作用,都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可以说彭从凯先生的《红楼茶事》是当下关于《红楼梦》与茶的研究中,最全面、最具专业性和学术性的成果,是红学的新收获。

彭从凯先生能写出厚重的《红楼茶事》,这与他的学术功底和审美情趣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离不开巴中浓厚的《红楼梦》研究氛围。巴中有一个红楼梦学会,它虽然是在去年底成立的,但却是四川第一个红楼梦学会,而且以向前为首的“深红”们,早就形成了一个阅读和研究《红楼梦》的群体。说到这里我自然想到了在巴中有一处与《红楼梦》也与茶有关系的地方——雪涛尚茶坊。作为“茶坊”,地方不算大,但十分雅致,最值得一提的是茶坊的门旁还有一块牌子——“巴中市红学沙龙”,这里正是巴中市红楼梦学会经常活动的地点。我不知道其它地方是否还有这样的“红学沙龙”,在我看来,这差不多应该是中国第一块红学沙龙的牌子了。——这里的主人陈春自然是“深红”了。我真佩服巴中人的雅致,在这样一处高雅的地方,品茗“论红”,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该书作者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2014年3月第44次印刷)120回本《红楼梦》为主要依据,参阅其他版本,对书中所涉及到的“茶”、“茗”等字或相关描写进行了原文摘录和初步统计,并根据茶艺表演通常之序,以其中的茶品、茶具、泡茶之水、茶果子、品茶择境、茶俗、茶诗茶联等与茶及茶文化相关的内容为主要对象,以“茶道即人道”、“茶性即人性”、“茶品即人品”的文人情怀和人文思想为主旨,对《红楼梦》文本中茶事描写在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推动故事情节、展现社会风貌所起的重大作用,进行了专题性、系统性地探求和研究。“是当下关于《红楼梦》与茶的研究中,最全面、最具专业性和学术性的成果,是红学的新收获。”(张庆善语)。

该书32万余字,由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青年红学家马经义分别作序,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孙伟科写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杨题写书名。

彭从凯,男,汉族,笔名秋实,号苦茶居主,1962年7月生,四川省通江县人,巴中市广播电视台编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九三学社社员,政协巴中市第三届委员会常委。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西南茶文化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会员、四川省地方志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巴中市史志学会副会长、巴中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巴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主要作品:文史专著《中国古代茶法概述》、《通江茶事概览》、《通江火天岗茶业志》、红学专著《红楼茶事》、小说集《浮游在城市里的过客》、摄影作品集《画意光雾山》、地情资料图文集《巴中古镇》、《通江县五台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图集》、《中国传统村落——通江梨园坝》等。其中:《通江茶事概览》获四川省第十三次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古代茶法概述》获四川省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注:此排行榜由《茶书网》中国区提供

     此排行榜仅代表《茶书网》中国区22个茶文化产品销售点的销售量

茶书网中国区总部:中国爱心基地(北京•怀柔汇龙山庄)

北京联络处: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客服:010-63433810

 



 



 


 


欢迎光临茶书网!!
扫描二维码加入茶书网官方微信平台扫描图片加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