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最全的茶文化书店
联系我们 关闭音乐 加为收藏

首页>销售排行>详细信息

2017年11月1日至30日茶文化产品销售排行榜

 

第一名

编号:GDZPS6907

书名:《俄罗斯的中国茶时代:1790—1919年俄罗斯茶叶和茶叶贸易》

版别:武汉出版社

作者:[俄]伊万•索科洛夫编著  黄敬东译  李皖校

书号:ISBN 978-7-5582-0918-5

定价:49.00

出版日期:201612

内容简介

    首先要说的是,本书是我在2006—2011年间精心收集和研究了俄罗斯的多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个人藏品、档案资料和文献之后写成的。相信其中文版的面世,将有助于两国有关专家对这段辉煌历史的进一步认识。

    俄中两个伟大民族,他们之间的关系之路并非始终都是坦途。他们有过边境冲突,也有过两国间开放互市举步维艰的时期,但在这种国际间的矛盾中,最后占了上风的往往是互惠的经贸往来。

    1638—1862年间俄罗斯市场几乎所有的茶叶均产自中国,来自日本的茶叶少之又少。只是在1870-1890年间才开始了有规模地进口印度茶叶和锡兰红茶。

    持续几个世纪的茶叶贸易带给俄罗斯和中国极大的福利,由此建立起来的互惠关系曾经是两个伟大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不同时期,万里茶道让成千上万的人发家致富。

    在俄中茶叶贸易中,中国以下省份的作用和贡献永远闪耀着光辉:福建、江西、湖北、辽宁等等。而在经海路运送茶叶的港口中,永远会有如下几个名字:厦门港、广州港、营口港等。

    在俄国,几十家长期经营中国茶叶的贸易公司积累了大量资本。19世纪末,俄国的大型茶叶贸易公司的茶叶贸易额达到了几千万卢布,其数额之大是当时俄罗斯的其他行业望尘莫及的。因为超强的竞争能力,很多茶叶贸易公司成为百年老字号,这在当时是一个无人可及的奇迹。

    俄罗斯、欧洲、中国生物界的专家们至今尚未界定茶树这种植物最早的生长地点,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正是中国率先了解到茶叶对人体的药理功能并向全人类馈赠了茶的知识。中国向世界贡献了茶树的栽培、种植和护理的知识;在中国,人们不仅是掌握了种茶和加工茶叶的全部技能,而且向全世界传播了一整套包括茶叶知识、沏茶器皿和工具、品茶礼仪在内的饮茶文化。遗憾的是,部分生产茶叶的技艺在18和19世纪已经失传,但在俄罗斯历史档案里还保存有有关这些茶叶的记忆。千年来陆羽的《茶经》已经在世界各国成为人们学习茶叶知识的重要的必读著作。

    如果我的这本书可以在茶叶的故乡中国为发展和传播茶叶的历史和知识做出一点点贡献的话,我将深感欣慰。

    2014年8月至10月,在万里茶道重走中,仅在俄罗斯境内,我们的行程就有差不多1万公里。所以,万里茶道其实是一条长约3万里的旅程。如果算上从伊尔库茨克到阿拉斯加的支线,它的漫长更是难以估量。

    在遥远、浩瀚、壮阔的俄罗斯之旅中,我们一行的最大收获,是认识了俄罗斯史学者、历史学副博士伊万•索科洛夫。早听说索科洛夫是俄罗斯首屈一指的万里茶道研究家,中国的研究者,大都在传说他的大名。待到终于相见,眼前是一个光头青年——酷,敏锐,干净,不废话,但是说出的每一句差不多都切中要害。

    第一次的见面,我们相约在19世纪末莫斯科茶商准备取悦李鸿章的那个古怪又美艳的中俄合体茶楼前。在短短一天的莫斯科寻访中,他带着我们走了4个茶道旧址。回头看我们在俄罗斯的采访,这一天的效率是最高的。索科洛夫很会讲故事,而且学术上拎得清。结合历史地点和关键人物传略,他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将历史的脉络,用很小的一点力气,就轻轻拎将起来。

    尤其是,在我们从一个旧址转移到另一个旧址的途中,索科洛夫在车上打开他的笔记本,调出一些图片,以向我辅助说明个别细节。我没有料到的是,这并非重要的,不在他阐述重点的小杂碎,彻底颠覆了我走了1万多公里建立起来的有关于万里茶道的一些基本认知。比如,买卖城—恰克图的中俄茶叶贸易并非首发于茶栈,开始的地点其实是在山洞;比如,晋商常氏可能从没有在莫斯科开过分号,那张流传广泛的著名照片,所反映的不过是专营中国茶的一家俄罗斯茶店——在万里茶道的国境另一侧,茶叶运输和买卖从来就是俄国人自己的事,中国人不被允许也不可能过境经营;再比如,俄国领事、在武汉如雷贯耳的大巴公J.K.巴诺夫不过是个小开,他背后的后台老板才是大亨——这个身居莫斯科操纵俄国全国茶叶贸易的巨怪,仅送给他外孙女的一片地,面积之大就相当于东欧一个小国。

    光头青年是位学者,他讲述的一切都是有史有据的,很严谨,很学术,这是与众多活跃在这条商道上的研究者都不同的。途中,我们撩起关于他“俄罗斯茶道研究第一人”的头衔,他很冷淡地回答说,“没有这回事”,他不过是在19世纪前后俄罗斯茶叶贸易的狭小领域有点研究,一些结论被其他学者引用得比较多而已。

    《俄罗斯的中国茶时代》这本书,是索科洛夫4本研究著作中的一本,原题“1790~1919年俄罗斯茶叶和茶叶贸易”。新书名是我拟的,以迎合中国读者的趣味,使之一目了然。书中,索科洛夫考察了那个年代的油画、广告、茶叶包装、茶商不动产以及茶馆、戒酒协会和军队的有关史料,试图来说清楚一个问题:中国茶叶到底是什么时候普及了全俄,成为俄罗斯的国家饮料的。

    这个问题实在不易回答,通过索科洛夫的分析梳理,也未能一口就给出一个简单一句话的答案。这本书的魅力在于梳理分析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展示的发生在整个俄罗斯大地上的红扑扑、热乎乎、乱糟糟、生龙活虎的情节。它们有助于说明,茶叶,这来自中国的小小的、普通的自然饮品,是怎样搅动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并渗透到了上至皇家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的细节。对于人类生活而言,这或许是一个不亚于战争、外交、政治变革的广泛而又深刻的改变力量。

    在19世纪的一百年,尤其到其后期,茶叶贸易是俄国最大的产业,由此产生了一批豪门巨贾。若干年后,从这个冒险行业产生的原始积累,成为了发展其他产业的资本。索科洛夫所提起的这一个线索,有助于让人们认清,俄罗斯今天的一些著名企业、产业、行业,其间仍流淌着源于一两百年前中国茶叶的基因。今日之“一带一路”,有历史的前情,又有时代的后续。

商业贸易是人类相互交往中极为密切、极为深刻也极为有趣的一种交往。身居产品上下游,购买者对销售者有时抱有感恩之情,有时也不乏腹诽之意。在这种交往中,由于事关切身利益,双方就像彼此的镜子,能照出对方不易自察的个性、脾气、毛病、缺陷,有时候,这种映照是放大的。对于原文中所涉及的有关于中国人的这一类描述,译者原样转译、不假修饰。我想,写作者禀着原本的情绪去写,中国读者带着平和的心情去看,自会明白其究竟,借此看清楚彼此,或恍然有悟,抑或付之于一笑。

 


第二名

编号:GDZPS6264

书名:《药香制作技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版别: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作者:时雅莉著

书号:ISBN 978-7-80501-826-3

定价:66.00

出版日期:201507

内容简介

时雅莉著的《药香制作技艺》从药香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讲起,详细介绍了药香制作的各个环节,其中不乏药香的制香秘诀。此外,还记录了药香的家族传承和制香故事,以及本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对药香在当今社会意义的思考。本书能够让广大读者对药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能够借此打开中国香文化之门,体会药香的魅力。

 


第三名

编号:GDZPS1158

书名:《茶艺师培训教材》

版别:金盾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082–5257–5/S•1750

作者:江用文 童启庆主编  周智修 阮浩耕副主编  中国茶叶学会组编

定价:37.00

出版日期:200809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茶叶学会的相关专家编著。内容包括:茶艺师职业知识,茶叶基础知识,饮茶与健康,中国茶文化、茶馆文化、少数民族及地方习俗茶文化的发生、发展与美丽的传说,茶事艺文的概述与赏析,主要名茶的产地、特点及质量标准,泡茶饮用水与中国名泉特点,初、中、高级茶艺师须掌握的茶叶冲泡方法、茶艺技巧和茶馆外宾接待常用外语及相关事宜,并用少量篇幅精辟地介绍了茶馆管理与营销的经验。本书具有知识性强、趣味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可供茶艺馆各层领导人员、各级别茶艺师、馆内员工及社会各行各业广大茶艺爱好者阅读参考。

    江用文,1965年11月生,安徽怀宁人,硕士生导师,中国茶叶学会副会长。1986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跨世纪151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2007年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

    江用文从事茶叶加工、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研究等工作。主持、参加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20余项。研制出高香冷溶速溶茶、γ氨基丁酸茶、超微绿茶粉、葛根素、茶多糖等新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制定出《绿色安全茶叶田间生产技术规程》和《绿色安全茶叶加工技术规程》,并在茶叶企业进行示范;明确了西湖龙井茶铅污染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提出茶叶包装材料的选择指标。

    江用文制定茶树等52种作物种质资源的描述规范、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制定23种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并审定为农业行业标准;建立了52种作物的描述符数据库及多年生和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

    取得成果5项,发明专利1项,其中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5部。

童启庆(1936年—),女,浙江杭州人。曾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现为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著名茶文化活动家,浙江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国际茶人之家理事。主编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编著《习茶》、《生活茶艺》、《影像中国茶道》等著作。

 


第四名

编号:GDZPS2824

书名:《茶叶全书》(上、下卷)

版别:东方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060–4017–4

作者:[美]威廉·乌克斯著 侬佳 刘涛 姜海蒂译

定价:88.00

出版日期:201106

内容简介

    茶,被称为“东方的恩赐”之物,是一种优雅而又温和的饮料,同时还是一种纯天然的、安全的兴奋剂,在世界范围内饮茶已成为人们一种主要的享乐方式之一。

美国人威廉·乌克斯7-20世纪初叶撰写了本书,它与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和日本建久时代的高僧荣西和尚的《吃茶养生记》,并称世界三大茶叶经典。

本书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茶叶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包括:历史方面、技术方面、科学方面、商业方面、社会方面及艺术方面,是一部关于茶叶的百科全书。

威廉乌克斯(1873-1945),20世纪初美国《茶叶与咖啡贸易》杂志的主编。他于1910年开始考察东方各产茶国,搜集有关茶叶方面的资料。在初步调查后,又相继在欧美各大图书馆与博物馆收集材料,历经25年,于1935年完成《茶叶全书》的写作。

 


第五名

编号:GDZPS0102

书名:《陆羽大传》(电视剧本)

版别:中国文联出版社

书号:ISBN 7–5059–4068–6/I•3146

作者:丁文著

定价:40.00

出版日期:200207

内容简介

茶人不知陆羽,如同佛子不知释加牟尼、道者不知老庄、美国人不知华盛顿、法国人不知拿破仑。他:出身寒微、褊躁任性、守信义、重然诺、诙谐、执着;他:亦庄亦谐、亦凡亦圣、半僧半儒、半官半民;他:一介布衣、一个隐者、一个通才、奇才、怪才。打开此书,一个1200年前的天才人物已经复活,抖落历史风尘,伴着盛唐之音沿着时间隧道向我们走来!

 


第六名

编号:GDZPS1093

书名:《茶业通史》(第二版)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109–12685–5

作者:陈椽编著

定价:50.00

出版日期:200809

内容简介

本书汇总古今中外茶业大事,使它尽量起到《茶业辞源》的作用,因此对中外古今(截至20世纪50年代为止)茶业史迹,不得不穷尽手头资料,但以节录原文为主,以便读者查阅考证。

 


第七名

编号:GDZPS6960

书名:《漳州茶史略》(漳州茶丛书)

版别:中国文史出版社

作者:林燕腾编著

书号:ISBN 978-7-5034-9402-4

定价:60.00

出版日期:201708

内容简介

    漳州为历史文化名城, 自唐以来,文献渐盛。至宋元明,大儒君子接踵而出,仁义道德之风远播乡野,不愧为海滨邹鲁。漳州茶叶发端于远古先民,唐宋以来,就有茶叶种植和品饮见诸于史册、就有野生茶树发现、存迹于地方;元明之后,漳州茶叶贸易称雄全省,月港独秀于华夏;清代以后,又以乌龙茶和功夫茶艺为东南亚所瞩目。解放后,漳州茶叶异军突起,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乌龙茶出口的主产区和主要销区。

    过去漳州的茶叶资料缺乏,更缺乏推广宣传,以致于在各地的资料中鲜有体现,在省里外的专业院校中亦少有提及,专家学者谈及漳州茶文化竟寥若晨星。作为《漳州茶》丛书之一的《漳州茶史略》,历时十余年,作为漳州市首部茶历史专著, 作者结合其专业的茶叶知识,征文物,志胜迹,考风俗,辩传说乃至特产文艺轶史近事,靡不搜罗而纪载之。梯空作业、焚膏继畧、载在史志者,无论正史逸作,文章诗词或遗闻轶事,碎玉零金,亦灿然可纪,拾遗补缺,淳之文献或不至于泯没乎。尤其注意从海外收集史料,诚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去粗存精之作。

    作者运用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笔触,向读者展现漳州茶叶历史的绚丽画卷,展现从茶史、茶艺、茶人、名茶采制、审评、泡饮、保健到漳州茶文化、茶产业发展历程 。全书用彩色印刷,图文并茂 。其汇集漳州茶业知识,使之尽量起到了茶叶辞典的作用,使读者在品饮闽南乌龙茶中能够既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林燕腾,从事茶叶工作近40年的老茶人,现任漳州茶厂厂长,国家一级评茶师,高级经济师、高级茶叶考评员。在茶叶经营之余,长期从事茶叶的教学、培训。201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漳州茶说》。2013年由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出版发行专著《潮涌九龙江》。

网罗放佚,昭示方来,俾读者按图索骥,奇赏疑析。积众人之功,成茶人之心愿,实为幸事。无疑的《漳州茶史略》出版对漳州茶文化传播和漳州茶产业发展将起着推动的作用。

 


第八名

编号:GDZPS0132

书名:《品茶图鉴》

版别: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书号:ISBN 7–5057–2247–6

作者:陈宗懋  俞永明  梁国彪  周智修著(台)

定价:56.00

出版日期:200609

内容简介

214种茶叶、茶汤、叶底原色图片。提升您的生活品质,促进您的身心健康。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茶文化的故乡。中华民族最早发现、栽培、加工和品饮茶叶。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茶不仅是解渴的饮料,更是生活文化中精致风雅的一部分。

“寒夜客来茶当酒”,以茶会友,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更是中华民族家庭生活开门七件事之一。如今,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种茶,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民饮茶,茶已经遍及全世界,尽管饮茶习俗各国情和文化特征而有所差异,但源自中华。

在漫长的历史中,茶由药用变为饮用,由粗放煎饮发展为细斟慢啜的品饮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茶的研究由茶叶的外观深入到茶叶的内质,从单纯味觉的享受发展为内含成分的利用。茶的魅力长盛不衰。当跨入一个新世纪时,让我们追溯历史,综观几千年中华茶业的发展的历程;放眼现代,浏览丰富多彩的中华茶类和品饮方式。

 


第九名

编号:GDZPS5468

书名:《武夷岩茶(大红袍)研究》(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

版别: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陈德华著

书号:ISBN 978-7-5046-6858-5

定价:68.00

出版日期:201505

内容简介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术代表性传承人”的呕心之作,一本有关武夷岩茶的专业性、实用性、权威性著作。

    《武夷岩茶(大红袍)研究》一书的作者是中华民族共和国文化部命名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术代表性传承人”陈德华,陈先生所著的《武夷岩茶(大红袍)研究》一书首次全面地介绍了武夷岩茶以及大红袍的历史发展面貌,主要分为“武夷岩茶概论”、“武夷大红袍研究”、“武夷岩茶研究”、“武夷岩茶历史文化”等 4个部分。本书是一本介绍武夷岩茶的、具有第一手资料及史料价值的专业性、实用性、权威性著作。

陈德华,福建长乐人,高级农艺师。曾担任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所长,福建省武夷山北斗茶研究所所长,福建武夷山爱德华实验茶厂厂长。

 


第十名

编号:GDZPS2709

书名:《茶席·茶会》

版别: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蔡荣章主编 丁以寿 林瑞萱副主编

书号:ISBN 978–7–5336–5836–6

定价:48.00

出版日期:201101

内容简介

    以高校茶文化类专业的课程安排为例,其专业核心课程应该是“泡茶”、“茶会”与“茶席”,其中“泡茶”居于中心位子,“茶会”与“茶席”从左右支撐。“泡茶”包含了各种场合应用到的各种泡茶方法,这是学茶人最基础的能力。但茶道如何藉“泡茶”表现出来呢?那就要依赖“茶会”的各种型式,我们说“茶会”是茶道表现的平台。在怎样的舞台表现呢?在怎样的空间呈现呢?那就要谈到“茶席”了,茶席是品茗环境、品茗空间的代称。

    为了学好这三项核心课程,必须研修支持他们的一些基础学科,如支持“泡茶”的是“制茶”、识茶”、“用水”与“茶器”,支持“茶会”的是“戏剧”、“舞蹈”、“音乐”与“茶食”,支持“茶席”的是“建筑”、“绘画”、“插花”与“香道”等等。

    基于以上这个“茶学”理念,我们在编写《茶席·茶会》时就有了一个定位,这个定位就是上述三项核心课程的二项(第一项“泡茶”已在本丛书的《中华茶艺》中呈现),我们就从这二项展开个自的课程内容。首先在茶席与茶会两个部分各设置“概论”与“历史”的篇章,然后在茶席课目上再延伸出“泡茶席”、“茶室”、“茶屋”、“茶庭”等品茗环境的功能与设计要领,在茶会课目上再延伸出“茶席式茶会”、“宴席式茶会”、“环列式茶会”、“曲水式茶会”、“斗茶式茶会”等不同茶会型式的举办方法。

    《茶席·茶会》一书的撰写,以能“运用于当今生活”为原则,历史的部分只是让读者知道前人是怎样过茶道生活的。但书上所谈论的茶席与茶会,一般读者仍然会觉得与现在的生活环境有所落差,然而时代的脚步总是不断向前迈进的,自己有了较为前瞻性的理解,有助于生活的充实。

    本书的撰写仅委托容易联系得到的学者专家为之,遗珠之憾在所难免。撰写的内容也是仅就作者研发到、社会发展到的领域为之,但愿大家补遗,也请就撰写内容之失误提出纠正。

 


注:此排行榜由《茶书网》中国区提供

     此排行榜仅代表《茶书网》中国区22个茶文化产品销售点的销售量

茶书网中国区总部:中国爱心基地(北京•怀柔汇龙山庄)

北京联络处: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客服:010-63433810

 





欢迎光临茶书网!!
扫描二维码加入茶书网官方微信平台扫描图片加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