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最全的茶文化书店
联系我们 关闭音乐 加为收藏

首页>销售排行>详细信息

2017年10月1日至31日茶文化产品销售排行榜

 

 

第一名

编号:GDZPS6842

书名:《陆羽茶经诵读:注音版》

版别: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作者:[唐]陆羽著  蓝彬主编

书号:ISBN 978-7-5184-1427-7

定价:26.80

出版日期:201707

内容简介

    陆羽的《茶经》是一个茶者的必读经典,本书融会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华,是第一部茶文化百科全书,同时也是茶道美学的集中展现。言茶者莫精于羽,其文亦朴,雅有古意,中国唐代煮茶法、宋代点茶法、明清泡茶法均以陆羽《茶经》为根本,全书共七千多字,文字优美,言近而指远,值得习茶之人反复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陆羽茶经诵读》一书的出版是方便茶者们以经为师,以本为本,反复诵读而为,我认为这种笨方法是学习《茶经》的最佳方法。诵读本身便是一种修行,《说文》云:“诵,讽也。”“读,诵书也。”我们学习《茶经》如果只是默看,只用到眼睛这么一个感官,而诵读却是出于口,成于声,而畅于气。于是诵读有了不可思量之功效,梅曾亮在《柏枧山房文集•与孙芝房书》中指出:“夫气者,吾身之至精,以吾身之至精,御古人之至精,是故浑合而无有间也。”

    我们学习古文大致从三个方面入手: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陆羽无疑是这三方面的大家,曾经参与编写《韵海镜源》,这是一本音韵学方面的巨著。由此可见,陆羽在唐代是位音韵学大家,《茶经》是一本音韵极美的著作,读起来像《诗经》又如汉赋一样美,本书从读音与断句入手,花很多时间去校正一个字的读音问题,一段文字的断句,都是为了让《茶经》读起来更有韵。而《茶经》文字音韵之美也只有亲身去诵读才可得其妙,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在《与陈硕士书》中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我学习茶经以来便一直以诵读为根本,在诵读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字的读音看似简单,其实要读好非常的不容易!

    《陆羽茶经诵读》一书在一些容易读错的字都做了注释,这本书只是方便诵读,所以基本不做文字本身的注释,也就是说,这本书只是为音韵而生,一本书解决读者的一个基本问题足矣。书中部分标点是为断句诵读服务,与其他版本略有不同。

    作为习茶之人,《茶经》不仅要诵读,还要去背诵,欧阳修的“计字日诵”的方法非常值得大家学习,他每天熟读经典经文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大部分儒家经典,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所以他说:“虽书卷帙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陆羽《茶经》一共7000多字,如果我们向欧阳修学习,哪怕降低一点难度,每天熟读200多字,分三十多天读完,每天背诵100多字,可在70天背诵完毕。所以诵读经文主要在“恒心”两字,本书有鉴如此,将《陆羽茶经诵读》分为了33课,每课即是大家熟读的内容,也就是说,如果你每天读一课,33天能熟读好,66天能背诵完毕,我便是这么做的,与诸君共勉。

    陆羽《茶经》是习茶的根本之书,也是中国国学的组成部分,《茶经》有着极高的哲学、美学价值,有上过我《茶经》课的茶友已经开始在自己的茶馆把《茶经》当作晨读的内容,有这么一批习茶的人,让我感到无比的喜悦,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茶馆、茶艺培训学校、大中小学校均能组织一些以《茶经》诵读活动,由此去感受《茶经》之美、之妙,茶者们诵读《茶经》一定也会成为一股潮流。

    陆羽(733—804),唐代茶学家,被尊为“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著述《茶经》期间,他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穿麻鞋,独行山野,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宋代学者陈师道写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蓝彬,陆羽《茶经》文化推广与践行者,倡导生活茶理念,对茶文化创意有研习。曾参与策划专刊《茶叶传奇》、图书《品鉴中国茶》,主持编辑了《中国茶经》(于观亭主编)、《茶鉴》、《铁观音品鉴》等图书。擅长组织与策划茶会,是“二十四节气茶会”、“名茶品鉴雅集”以及“体验民族茶俗之旅茶会”的发起人。

 


第二名

编号:GDZPS1456

书名:《中华茶叶五千年》

版别: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奭文主编 王郁风 李鸿儒副主编 中华茶人联谊会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编著

书号:ISBN 7–01–003059–6/K·610

定价:320.00

出版日期:200112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按编年体编写的记述中国茶叶历史大事的工具书,其记事条目,上起史前的神农时代,下迄20世纪末的1999,以经年为经,涵盖了茶的自然和社会的诸方面,展示出我国茶叶事业悠久历史的发展概貌和步履轨迹。

该书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间板块,遴选出2270个条目,有重点地展示出茶叶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与重要数据,是一部凝聚茶人心力的茶叶编年史。此书仅印刷2000册,绝大部分为中茶公司领导层收藏,在市场上流通极少。

 


第三名

编号:GDZPS0113

书名:《茶经述评》(第二版)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书号:ISBN 7–109–09626–2

作者:吴觉农主编

定价:28.00

出版日期:200503

内容简介

    《茶经述评》:吴觉农先生主编的《茶经述评》被人们誉为二十世纪的新茶经,其中的内容包含了吴觉农先生深厚的茶叶实践经验和理论沉淀。此部茶学力作在上海茶叶协会的支持下再版,在继承陆羽《茶经》精髓的基础上,在阐述茶的起源文化同时,更注重鲜叶品质的鉴别方法、茶的烤煮、茶具的选用等实际学问,成为业内人士和爱茶一族的鉴赏佳品。

这本书从1979年开始撰写,由于出现了一些曲折,因而花费了较预想为多的时间。最初,因为《茶经》原文较为古涩,于是用了较多的时间来对照它的版本,研究它的文字,这样,当时所写出的内容,就较侧重于《茶经》的注释,后业才陆续加入了一些新的评述的内容,搞出了第一稿。但这一稿的内容,有的已超越了评述的范围,所以,又加以精简,把述评突出出来,写成第二稿。最后,再加以修改补充,这便是现在出版的第三稿。同时,在第三稿修改过程中,又不时发现新问题需予解决。

这本书的撰写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大都是作者提出个人的看法,委托几位老友执笔。第一阶段的执笔人是张堂恒同志,他所完成的是内容比较简要的《茶经》的译文和注释,另邓乃朋同志,也在《茶经》的译文和注释方面提供了不少意见;第二阶段先由钱梁、陈君鹏两位同志执笔,他们所完成的是内容比较广泛的第一稿,嗣由陈舜年同志执笔,主要是删繁就简,完成了第二稿;第三阶段亦即第三稿定稿阶段的执笔人是冯金炜、恽霞表两位同志,特别是冯金炜同志对最后定稿的撰写和补充工作出力较多。

    吴觉农(1897—1989)是中国当代茶业复兴、发展的奠基人,被誉为“当代茶圣”。生前曾任中央农业部首任副部长兼任中国茶业公司经理;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及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等。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成就是多方面的。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即投身振兴农业和茶叶事业,奋斗70余年,是我国新兴茶叶试验场、研究所、商品检验、机械制茶、高等院校茶专业教育和茶叶自主出口贸易等各个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新中国成立后,即创办中茶公司,成为第一家国营专业公司,并擘划了全面发展中国茶业的蓝图。

他一生著作甚丰,早年所写《中国农民问题》一文,被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选为参考教材,有关茶叶的著作主要有“赴海外考察报告”、《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中国茶业问题》、《吴觉农选集》,译著《茶叶全书》等。晚年主编《中国地方志茶叶历史资料选辑》、《茶经述评》,尤其后者是他的一部力作,被认为是茶学里程碑。

 


第四名

编号:GDZPS0132

书名:《品茶图鉴》

版别: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书号:ISBN 7–5057–2247–6

作者:陈宗懋  俞永明  梁国彪  周智修著(台)

定价:56.00

出版日期:200609

内容简介

214种茶叶、茶汤、叶底原色图片。提升您的生活品质,促进您的身心健康。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茶文化的故乡。中华民族最早发现、栽培、加工和品饮茶叶。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茶不仅是解渴的饮料,更是生活文化中精致风雅的一部分。

“寒夜客来茶当酒”,以茶会友,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更是中华民族家庭生活开门七件事之一。如今,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种茶,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民饮茶,茶已经遍及全世界,尽管饮茶习俗各国情和文化特征而有所差异,但源自中华。

在漫长的历史中,茶由药用变为饮用,由粗放煎饮发展为细斟慢啜的品饮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茶的研究由茶叶的外观深入到茶叶的内质,从单纯味觉的享受发展为内含成分的利用。茶的魅力长盛不衰。当跨入一个新世纪时,让我们追溯历史,综观几千年中华茶业的发展的历程;放眼现代,浏览丰富多彩的中华茶类和品饮方式。

 


第五名

编号:GDZPS5468

书名:《武夷岩茶(大红袍)研究》(中国科协三峡科技出版资助计划)

版别: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陈德华著

书号:ISBN 978-7-5046-6858-5

定价:68.00

出版日期:201505

内容简介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术代表性传承人”的呕心之作,一本有关武夷岩茶的专业性、实用性、权威性著作。

    《武夷岩茶(大红袍)研究》一书的作者是中华民族共和国文化部命名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术代表性传承人”陈德华,陈先生所著的《武夷岩茶(大红袍)研究》一书首次全面地介绍了武夷岩茶以及大红袍的历史发展面貌,主要分为“武夷岩茶概论”、“武夷大红袍研究”、“武夷岩茶研究”、“武夷岩茶历史文化”等 4个部分。本书是一本介绍武夷岩茶的、具有第一手资料及史料价值的专业性、实用性、权威性著作。

陈德华,福建长乐人,高级农艺师。曾担任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所长,福建省武夷山北斗茶研究所所长,福建武夷山爱德华实验茶厂厂长。


第六名

编号:GDZPS5327

书名:《一茶一世界:行走在普洱国度》

版别:文汇出版社

作者:笨泥著

书号:ISBN 978-7-5496-1286-4

定价:40.00

出版日期:201504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介绍了易武、班章、布朗、六大茶山等知名的茶区,资料丰富,而且深入浅出,对于想对山头茶区多一些了解的茶友,是几篇必读的入门参考。普洱茶的价值是需要时间来体现的,作者在“陈化是普洱茶的灵魂”一章,清晰地表达出这个概念。而书中第三部分的如何选择及如何储存普洱茶,是对新手茶友有相当大的帮助,值得推荐优先阅读。

   笨泥,原名傅仰哲。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师从李金强教授,得李教授传授明史。作者负笈香港期间,接触普洱茶,于普洱茶方面积累了10年的品茶、藏茶经验,为国内普洱茶界著名达人。目前为普洱茶界知名杂志《茶艺-普洱壶艺》的专栏作家,活跃于中国大陆茶语清心、中国台湾现代茶艺论坛等知名茶叶论坛。

 


第七名

编号:GDZPS2824

书名:《茶叶全书》(上、下卷)

版别:东方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060–4017–4

作者:[美]威廉·乌克斯著 侬佳 刘涛 姜海蒂译

定价:88.00

出版日期:201106

内容简介

    茶,被称为“东方的恩赐”之物,是一种优雅而又温和的饮料,同时还是一种纯天然的、安全的兴奋剂,在世界范围内饮茶已成为人们一种主要的享乐方式之一。

美国人威廉·乌克斯7-20世纪初叶撰写了本书,它与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和日本建久时代的高僧荣西和尚的《吃茶养生记》,并称世界三大茶叶经典。

本书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茶叶所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包括:历史方面、技术方面、科学方面、商业方面、社会方面及艺术方面,是一部关于茶叶的百科全书。

威廉乌克斯(1873-1945),20世纪初美国《茶叶与咖啡贸易》杂志的主编。他于1910年开始考察东方各产茶国,搜集有关茶叶方面的资料。在初步调查后,又相继在欧美各大图书馆与博物馆收集材料,历经25年,于1935年完成《茶叶全书》的写作。

 


第八名

编号:GDZPS6784

书名:《黑茶通史:兼记民国茶事》

版别:云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郭红军编著

书号:ISBN 978-7-5489-2685-6

定价:298.00

出版日期:201702

内容简介

本书初版初印共1000部(其中毛边本200册另行销售)。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部正书名包含“通史”字样的茶业专著(第一部是安徽农学院陈椽教授1984年出版的《茶业通史》)。全书以历史和工艺为两条主线。历史上,从茶树的起源、分类、传播到六大基本茶类在我国的发展和文化演变,从唐宋以来“以茶驭边”政策下的茶马互市,到十七世纪后的中俄茶叶贸易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边茶维护边疆安稳,进行了详细、系统的梳理;工艺上,对四川边茶、湖南黑茶、湖北青砖茶、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的生产工艺特别是民国时期的制作方法、产地和市场情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全方面揭秘当前茶叶市场上昂贵的古董茶生产工艺之谜,并对我国黑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是一部黑茶历史研究者难得的一部参考书、工具书,也是广大黑茶爱好者的不可多得珍贵读物。我国“当代黑茶科学研究第一人”,被誉为“金花之父”的刘仲华教授为本书作序。

第一章共三节,论证黑茶在茶史上的地位。

第一节论述茶树原产中国,驳斥了印度等学说;进而进一步表明茶树起源于位于滇、桂等省北回归线附近的狭长地带,形成以云南文山为起源中心,古六大茶山一带为次生中心,由南向北、由西向东传入中国内地,由北向南传入印、越、缅等国。

第二节论述自古以来供人类饮用的两大茶树品种即“茶种”、“普洱茶种”分类的由来以及国内关于茶组植物的几种主要分类系统,“普洱茶种”中文命名的启用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其学名C. assamica的遗憾。

第三节论述了四川是中华主流茶文化的发祥地(云南在元明以前属羁縻藩属),湖南、湖北两省亦是我国最早种制茶的地区之一,在茶史和历代茶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章共二节,论证黑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分别论述唐宋以来,由于历代政府对边疆民族实行“以茶驭边”政策,且指定边茶由川、陕(后者两湖、云南)黑茶用以茶马互市;十七世纪后,中俄茶叶贸易不仅是我国茶叶外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维护边疆安稳的重要因素。

第三章至第七章依次为四川边茶、湖南黑茶、湖北青砖茶、云南普洱茶和广西六堡茶。黑茶实发轫于北宋熙宁七年(1074),川茶尽榷,以茶易马;后延及陕西汉中境内;受各种因素影响,十五世纪末西藏及西北地区所需用茶,常至湖南宝庆府采办,新化、安化茶产得以运销边疆,四川乌茶制法亦由茶商传入安化,后演变为安化黑茶;晋商常由鄂南入湘至安化买茶,黑茶制法复由安化传入羊楼峒、羊楼司一带;上述诸省黑茶,其形制由篦茶而茶封(封茶)、帽盒茶而砖茶;桂省六堡茶亦由篦茶改装而来;滇省紧压茶形制,虽受宋时龙团凤饼之影响,似乎独创性更多,仅清末民国时期始制之砖茶、方茶,显然与川、湘等省茶砖同。以上各章侧重于民国时期各省产茶情形、茶叶加工工艺、市场及运销及相关茶事活动,试图厘清各省黑茶之发展脉络,为今日黑茶之发展及加工提供参考。

郭红军收藏茶书一千余册,清末民国文献三千余篇是一个真正的茶史挖掘者。十多年前开始学茶,品茶,制茶笔名求阙斋主,有多篇茶叶论文在《农业考古》《茶艺普洱壶艺》等期刊上发表。十多年对于茶叶的热爱可谓是真正的茶文化传播者。

 


第九名

编号:GDZPS4523

书名:《武夷岩茶名丛录》

版别: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罗盛财著

书号:ISBN 978-7-5335-4264-1

定价:98.00

出版日期:201306

内容简介

本书从收集并繁殖的1178份名丛单丛的无性系后代群体中,经性状或品质鉴定,筛选了70份主要名丛。该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价值,也为人们认识武夷名丛,研究和利用名丛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是广大爱好武夷茶、关心武夷茶的人们的有益读物。

罗盛财,福建省古田县人,1944年4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南平农业学校农作物栽培专业,高级农艺师。曾任武夷山市(原崇安县)综合农场革委会副主任、场长、武夷山农委副主任、农业局局长、书记。一生喜爱农学,尤喜水稻和茶叶遗传育种,于1980年起,先后3次组织课题组,主持开展武夷岩茶名丛和单丛茶树资源的惧保护整理工作,分别建立了九龙窠名丛圃和霞宾岩茶树种质资源圃,共收集保护名丛和单丛资源计1178份并建立了相应的无性系。长期坚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第十名

编号:GDZPS1093

书名:《茶业通史》(第二版)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109–12685–5

作者:陈椽编著

定价:50.00

出版日期:200809

内容简介

本书汇总古今中外茶业大事,使它尽量起到《茶业辞源》的作用,因此对中外古今(截至20世纪50年代为止)茶业史迹,不得不穷尽手头资料,但以节录原文为主,以便读者查阅考证。

 


并列第十名

编号:GDZPS2709

书名:《茶席·茶会》

版别: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蔡荣章主编 丁以寿 林瑞萱副主编

书号:ISBN 978–7–5336–5836–6

定价:48.00

出版日期:201101

内容简介

    以高校茶文化类专业的课程安排为例,其专业核心课程应该是“泡茶”、“茶会”与“茶席”,其中“泡茶”居于中心位子,“茶会”与“茶席”从左右支撐。“泡茶”包含了各种场合应用到的各种泡茶方法,这是学茶人最基础的能力。但茶道如何藉“泡茶”表现出来呢?那就要依赖“茶会”的各种型式,我们说“茶会”是茶道表现的平台。在怎样的舞台表现呢?在怎样的空间呈现呢?那就要谈到“茶席”了,茶席是品茗环境、品茗空间的代称。

    为了学好这三项核心课程,必须研修支持他们的一些基础学科,如支持“泡茶”的是“制茶”、识茶”、“用水”与“茶器”,支持“茶会”的是“戏剧”、“舞蹈”、“音乐”与“茶食”,支持“茶席”的是“建筑”、“绘画”、“插花”与“香道”等等。

    基于以上这个“茶学”理念,我们在编写《茶席·茶会》时就有了一个定位,这个定位就是上述三项核心课程的二项(第一项“泡茶”已在本丛书的《中华茶艺》中呈现),我们就从这二项展开个自的课程内容。首先在茶席与茶会两个部分各设置“概论”与“历史”的篇章,然后在茶席课目上再延伸出“泡茶席”、“茶室”、“茶屋”、“茶庭”等品茗环境的功能与设计要领,在茶会课目上再延伸出“茶席式茶会”、“宴席式茶会”、“环列式茶会”、“曲水式茶会”、“斗茶式茶会”等不同茶会型式的举办方法。

    《茶席·茶会》一书的撰写,以能“运用于当今生活”为原则,历史的部分只是让读者知道前人是怎样过茶道生活的。但书上所谈论的茶席与茶会,一般读者仍然会觉得与现在的生活环境有所落差,然而时代的脚步总是不断向前迈进的,自己有了较为前瞻性的理解,有助于生活的充实。

本书的撰写仅委托容易联系得到的学者专家为之,遗珠之憾在所难免。撰写的内容也是仅就作者研发到、社会发展到的领域为之,但愿大家补遗,也请就撰写内容之失误提出纠正。

 


注:此排行榜由《茶书网》中国区提供

     此排行榜仅代表《茶书网》中国区22个茶文化产品销售点的销售量

茶书网中国区总部:中国爱心基地(北京•怀柔汇龙山庄)

北京联络处: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6号北京国际茶城三楼西北角(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客服:010-63433810

 


 


 


 


欢迎光临茶书网!!
扫描二维码加入茶书网官方微信平台扫描图片加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