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最全的茶文化书店
联系我们 关闭音乐 加为收藏

首页>销售排行>详细信息

2014年6月1日至6月30日茶文化产品销售排行榜

第一名

编号:GDZPS1249

书名:《评茶员培训教材》

版别:金盾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082–8422–7/S•1776

作者:杨亚军主编  中国茶叶学会组编

定价:47.00

出版日期:200901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茶叶学会组编。本书分为初级评茶员、中级评茶员、高级评茶员、评茶师、高级评茶师技能要求5篇26章。内容包括:评茶员的基本要求及培训方法,中国茶叶发展史及主要茶类的品质特征,茶叶标准及分级,茶业企业标准的制定与应用,茶叶的感官审评设备与操作,茶叶的包装要求及标签通则,茶叶的贮藏技术,中国6大茶类的加工技术与审评方法,茶叶与健康知识介绍及研究,茶业企业经营管理及市场营销技巧。本书内容充实,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强的特点,适合广大评茶人员、评茶员及评茶师培训班授课人员和学员、茶业企业各层领导和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第二名

编号:GDZPS2835

书名:《从零开始学泡茶》

版别:中国纺织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064–7445–0

作者:郑春英主编

定价:39.80

出版日期:201106

内容简介

    《从零开始学泡茶》基础入门,包括识茶、择具、选水等基本知识,泡茶手法、水温的介绍,以及不同茶类最适宜的冲泡方式,品茶一章介绍了茶俗茶礼茶历史以及茶室的规划,《从零开始学泡茶》囊括最基本的知茶、泡茶和品茶知识。

   本书为爱好茶、刚入门的读者介绍了茶的基本知识和冲泡方法,包括如何辨识茶叶、选择茶叶、存放茶叶、选择合适的茶具和泡茶用水以及茶俗茶礼茶餐茶室。

郑春英,北京市《茶艺师》资格考试高级考评委,北京市《茶艺师》资格考评督导,北京市《茶艺师》大赛评委,茶艺高级技师,北京市外事学校高级教师,《中华茶艺》网络课程任项目负责人,曾出版过《茶艺概论》、《茶艺服务》、《茶艺与服务》、《轻松入门鉴紫砂》,并参编国家《茶艺师》标准、《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第三名

编号:GDZPS0252

书名:《经典普洱名词释义》

版别:云南科技出版社

作者:石昆牧著

书号:ISBN 978–7–5416–2408–7/S·3888

定价:36.00

出版日期:200608

内容简介

    普洱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最早的集散地为普洱府而名扬天下。其实普洱茶是以云南一定区域内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后发酵茶的统称,有生、熟、渥堆区分,因陈放环境不同,分为干仓和湿仓。常见的品种有七子饼、砖茶、沱茶、散茶等。因陈期的差异,汤色红黄鲜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厚,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饮之清凉解渴,帮助消化,祛除疲劳,提神醒酒。

 


第四名

编号:GDZPS4765

书名:《揭秘国宝茶色素》(中国茶医学研究大全系列)

版别: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董建文主编

书号:ISBN 978-988-15080-4-1

定价:39.00

出版日期:201110

内容简介

  20世纪医学界有2大发现!一是青霉素,它能有效控制感染和肺炎,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另一发现更为神奇,它拯救了无数重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者!它就是国宝茶色素。

  那么,茶色素为什么能够有效调理心脑疾病及糖尿病?中老年人该怎样科学获取茶色素,才能远离猝死与偏瘫?《揭秘国宝茶色素》一书将告诉您答案!该书由中国茶医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董建文教授主编,书中对茶医学的起源、发展进行了全面讲述,并首次揭秘了茶叶中的核心物质——茶色素的药用价值,在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领域发挥的巨大功效!

专家指出,该书旨在树立患者正确的治疗观念,通过指导患者科学获取茶色素,达到全面调理人体内环境、逐渐摆脱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本书的问世发行,无疑给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患者带来了全新的希望。

 


第五名

编号:GDZPS1442

书名:《茶馆经营管理实务》

版别:中国商业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044–6003–5

作者:周爱东主编

定价:16.00

出版日期:200801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和调整,以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经验,吸收近年来本学科发展的新成果,经研究,决定对原部编的“高等上课教材”饭店管理息率进行配套近摄和全面修订。茶文化是近十几来逐渐形成的话题,茶馆是现代餐饮业中越来越受追捧的休闲地,相比较之下,关于茶馆的经营管理的研究却没有跟上这种形势,这次乘高等商科教材编委会委托,编写这本书,还承对本书的大纲颇多的指点,在此表示感谢。

 


第六名

编号:GDZPS4421

书名:《中国茶叶词典》

版别: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陈宗懋 杨亚军主编  俞永明 王存礼 梁月荣副主编

书号:ISBN 978-7–5535–0029–4/S•001

定价:68.00

出版日期:201307

内容简介

    本书以辞典的形式反映茶的历史、科技、文化知识。全书分“茶性”、“茶技”、“茶类”、“茶饮”、“茶文史”、“茶经贸”六个部分,共3433个词条,约70万字。内容分类合理,词条文字简洁、严谨、科学有据;易查、易懂。是目前市场仅有的一本小型茶学工具书。

    陈宗懋是工程院院士,杨亚军是国家茶业首席科学家,均系茶学界的领军人物,出版有《中国茶经》、《中国茶叶大辞典》等标志性作品多部。

 


第七名

编号:GDZPS2609

书名:《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

版别:云南科技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16–4140–4

作者:詹英佩著

定价:98.00

出版日期:201010

内容简介

本书共14万字,340多张图片。本书从地理与人文两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澜沧江流域古茶区双江(勐勐)近600年来茶叶发展的历史轨迹。

为写此书作者詹英佩女士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对双江70多个古村寨进行了实地考察,行程近800公里。此书内容绝大部份为原创,资料齐全珍贵。

詹英佩女士从双江地理环境,茶树资源,民族迁徙等多方面条件因素出发,在书中以鲜明的观点提出,澜沧江流域的古濮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吃茶、种茶的族群,古濮人是茶祖,古濮人发现茶,吃茶的历史早于神农时代。

本书对勐库万亩古茶山形式的历史背景作了详细介绍,作者詹英佩女士依据实地考察的情况和各个民族迁入双江(勐勐)定居的时间,否定了以往各种茶书对勐库种茶始于1485年的说法,明确提出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冰岛人去外地引茶种的时间并不是勐库初始人工种茶的时间,在此之前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已经在勐库山区种茶。

本书从尊重历史出发,首次提出,勐勐土司罕氏对双江(勐勐)明清时期茶叶发展有重要贡献。清末民初双江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彭锟对双江民国时期的茶业发展有不可忽抹的功绩。

八十年前在双江茶叶生意做得有影响的人物全部在本书中亮相,几十个鲜活的人物回放出双江茶叶往昔的兴盛。

  本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客观最详细介绍双江茶叶历史的书,通过本书,读者可看清双江(勐勐)茶叶六百多年来的历史脉络。

本书还对中外茶人进双江考察、旅游、看古茶山、购茶有参考指点作用,书中用了大量文字和图片详细地介绍了双江60多个古村寨目前保留下来的古茶园情况,并对进山看寨购茶的道路情况及路程公里有详细介绍。

 


第八名

编编号:GDZPS3469

书名:《云南普洱茶化学》

版别:云南科技出版社

作者:龚加顺 周红杰编著

书号:ISBN 978-7-5416-4157-2

定价:98.00

出版日期:201110

内容简介

    该专著是周红杰教授和龚加顺教授带领团队成员10余年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总结,同时也囊括了国际、国内普洱茶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专著提示了普洱茶茶原料、加工、储藏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与品质形成机理;阐述了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化学组成、结构特征、光谱学特性、生理功能及这些特征成分对普洱茶品质的重要贡献;阐明了主要成分与普洱茶品质的关系,提出普洱茶品质评判的标准。该书还在普洱茶风味化学、普洱茶安全性、普洱茶保健功能及其物质基础、普洱茶功能性成分提取方法与应用以及普洱茶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龚加顺,1991年9月考入云南农业大学园艺系,1995年6月获学士学位。1995年9月到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茶叶深加工工程。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1998年9月考入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攻读蔬菜学专业博士学位,指导教师刘佩瑛教授,主要研究蔬菜生物学及生物技术。2001年6月获农学博士学位。2000年4月至10月获台湾中华发展基金资助,赴台湾中兴大学食科系短期学习、交流。2000年11月获得日本国际茶叶协会O-CHA (TEA)创新者学术奖励基金资助。并于2001年12月赴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静岗大学农学部进行短期学习、交流。2001年7月回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任教。2002年9月被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大学联合招收为在职博士后。现为硕士生导师和学术骨干,中国魔芋协会理事。主持国家基金1项、省基金2项、博士后基金1项,参加11项目,在美国《Journal of Food Science》、《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生物工程学报》(英文版)、《药学学报》、《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科学》、《中国食品学报》、《中草药》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收录1篇。主编《云南普洱茶化学》专著1部,参编专著5部,副主编2部。曾获得校师德先进个人和教学质量评比二等奖,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申请专利18项,获授权专利8个。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后备人才。

教学课程:本科生的《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技术》、《食品安全与评价》;研究生的《食品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专题》(部分教学)及《食品科学Siminar》(部分教学)。

科研方向: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食品生物技术与功能食品开发和食品功能性与安全性评价。现主要研究魔芋保健食品、天麻素生物合成、普洱茶化学成分及植物天然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和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第九名


编号:GDZPS1754

书名:《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修订版)

版别:云南美术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80695–661–8

作者:詹英佩著

定价:75.00

出版日期:201202

内容简介

    本书精确地绘出了古六大茶山古茶园、茶马古道、文物古迹分布图,是一本学风严谨的科学著作。本书对研究普洱茶古茶山历史,弘扬普洱茶文化,振兴古茶山茶产业,具有重大的科学文化价值。

  詹英佩,一个貌似柔弱的昆明女子,1986年毕业于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系,现为云南政协报《观察周刊》记者,云南省茶业协会、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会员。

  清瘦中透着钢毅,目光坚定而执着,语速稍快但清晰有力,不时有力地挥舞着的手,就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弱女子,凭着自己对故土的热爱,对普洱茶和古茶山人民的热爱,自200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云南普洱茶历史、古茶山历史和茶马古道的研究和考察。

  古六大茶山在历史上曾是普洱茶的主产区和贡茶的采办地,书写过普洱茶最为辉煌的历史,因抗战爆发辉煌了几百年的六大茶山茶业衰退,许多重要的史料和史实被掩藏在深山中。为了收集、整理、发掘古六大茶山的历史、文化,寻找明、清时期的古茶园、古村落、古茶庄。詹英佩五年来先后11次走访古茶山,在高山密林中只身徒步行程千余公里,寻访过50多个村寨、100多位老人,拍摄了2000多张六大茶山古茶庄,古茶园、茶马古道、文物古迹留存情况和知情人的照片。为了寻找古茶庄后裔,还赴石屏、元江、江川、思茅、勐海、勐腊等地寻访他们的后人。

  为了考证古六大茶山的历史,她自费去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看贡茶实物,还去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找史料。

  为了宣传古六大茶山,几年来在八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过20多篇近5万字的文章介绍古六大茶山的历 史与现状,向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呼吁关注六大茶山的历史、文化和古茶园的抢救和开发,并为六大茶山的茶农增收做过大量牵线、搭桥、产品促推工作。

  2003年以前,当古六大茶山的茶叶还处于难销状况时,她为茶山的茶农做过大量牵线搭桥的产品促推工作,帮助不少茶农走上富裕之路。

  2005年初为了配合中国云南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她依据自己多年考察的实况,绘制出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示意图,将古六大茶山、古茶园、茶马古道、老茶庄及文物古迹分布情况在图上做了详细介绍,此图在报纸上刊登、在网上公布后,倍受好评,引起中外人士对古六大茶山各方面情况的关注,为宣传普洱茶的历史文化、推动古茶山的旅游起了极大作用。

  2005年3月为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供了近百幅介绍古茶山历史文化的照片作展览,使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更深刻地了解到云南的茶历史茶文化。

2005年4月在第七届中国普洱茶节上获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提名奖。

  为了支持普洱茶的宣传活动,2005年8月随首届驮茶进京的大马帮行走了12天,翻越了秦岭,向川陕人民宣传介绍普洱茶。

  这样一个弱女子,对普洱茶古茶山文化的研究发掘是如此的深入细微,不仅自费考察、收集史料,绘制古茶山地图,捐出百幅珍贵照片,还最终完成了订正普洱茶古茶山、古茶庄史实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一书。

  詹英佩曾自豪地这样说,“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说起普洱茶,人们便会说到云南,普洱茶让我云南人脸上有光。作为云南人的我,钟爱着普洱茶,情系普洱茶,我用了五年的时间,10多次走进普洱茶的故乡——古六大茶山,我用双脚去丈量这块土地,用心去感受这块土地,为的就是能为介绍普洱茶、宣传普洱茶做点事、尽点力;同时也为普洱茶的奠基人、开拓者们留点文字,前者是我的荣幸,后者是我的心愿。”

《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现已出版发行,是一本朴实无华的好书。

 


第十名

编号:GDZPS3748

书名:《普洱茶与微生物》

版别:云南科技出版社

作者:周红杰 龚加顺编著

书号:ISBN 978-7-5416-4156-5

定价:168.00

出版日期:201205

内容简介

    该书是普洱茶研究团队十余年来在普洱茶与微生物方面共同努力获得的研究成果;除外,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姜成林教授、湖南农业大学施兆鹏教授、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张宝三会长为该书欣然作序,客观评价了该书的理论价值和学科水平。众所周知,生物界是由动物界、植物界和微生物界三界构成的,而微生物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又是极其重大的;在茶叶大家族中最奇异,与微生物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普洱茶。

    《普洱茶与微生物》作为普洱茶领域的一本专著,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茶叶化学、茶叶加工、食品化学、食品加工、植物化学、医药、生物化学、食品、日用化学品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同时,适用于普洱茶爱好者和消费者深入了解普洱茶以作参考之用。

    《普洱茶与微生物》全书40万字,该书具有三大特色:首先,以普洱茶中微生物为核心,应用茶学、微生物学、化学、食品科学、工程技术的学科知识,结合发酵工程理论和应用,使全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统的学科体系。其次,注重理论研究,突出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总结和归纳;第三,该书从专业的角度力求科学准确,语言简明扼要,让读者通过学习本书,明确普洱茶与微生物的关系,懂得科学对待普洱茶、科学应用普洱茶。

    微生物生命活动和代谢产物是普洱茶形成的重要因子。在渥堆的过程中,由于湿热作用为微生物的活动和代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给茶叶的化学成分变化提供了热源,加强了酶系活动。又因霉菌能利用各种多糖作为碳源,进行糖代谢,产生大量的多糖和单糖,为酵母提供足够的营养后迅速繁衍,酵母和霉菌的大量繁衍,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同时,这些微生物所分泌的酶对茶叶内含成分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转化作用;由此可见,良好普洱茶具有的甘滑、醇厚、活顺、陈香等品质特点与黑曲霉和酵母在普洱茶渥堆中主从上风有密切的关系。

    在微生物作用、酶促作用和湿热作用下,茶多酚的氧化、缩合,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降解,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与分解以及各产物之间的聚合、缩合等一系列反应,使得光彩黄绿、滋味纯正尚涩、香气清鲜纯正的晒青毛茶转变为光彩红褐、滋味纯正回甘、香气陈醇的普洱茶。

《普洱茶与微生物》这本书的出版发行进一步验证了微生物是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因子,同时,也科学地证实了普洱茶独特品质形成和独特的保健功效与微生物是分不开的。

 


注:此排行榜由《茶书网》中国区提供

     此排行榜仅代表《茶书网》中国区26个茶文化产品销售点的销售量

茶书网中国区总部:中国爱心基地(北京•怀柔汇龙山庄)

北京联络处:北京西城区马连道14号大德盛茶城二楼(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客服:010-63433810

欢迎光临茶书网!!
扫描二维码加入茶书网官方微信平台扫描图片加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