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最全的茶文化书店
联系我们 关闭音乐 加为收藏

首页>销售排行>详细信息

2011年10月1日至31日茶文化产品销售排行榜

 

第一名

编号:GDZPS1779

书名:《茶鉴:中国名茶品鉴和茶艺欣赏全书》(超值赠送八大名茶茶艺表演DVD光盘)

版别:化学工业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122–07421–8

作者:陈龙主编  汪清海 蓝彬副主编

定价:49.80

出版日期:201003

内容简介

展卷飘香,心生风雅;赏茶知味,品自清高。 ——刘甲夫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想要了解,应该从认识和品鉴中国名茶入手。名茶,简而言之,就是知名的好茶,我国名茶品种丰富多彩,形状千姿百态。

名茶的形成,除了有历史的因素以外,还与其优良的茶树品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精湛的制茶工艺是分不开的。中国幅员辽阔,在汪同地区,生长着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不同的环境影响,形成了一定的茶类结构。没有被消费者认可的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茶。本书从认识茶树开始,逐步了解茶树生长环境、优良品种、产茶区域、制茶工艺,这些都是形成名茶的必要条件。

名茶不仅仅有优美的外形、光润色泽,更有其独特的内质特征,由此才会备受大家的赞誉。此外,在习茶的同时了解中国绚丽多姿的茶俗也是一件趣味无穷的事情。茶是最好的健康饮料之一,愿大家喝好茶。

本书是一部实用的中国名茶品鉴宝典和茶艺全程学习指南。600余幅精美图片,独特的图说方式,以图鉴茶,以文识茶。名茶图谱展示干茶、茶汤、叶底,帮您识别、鉴赏、选购中国名茶。涵盖了中国名茶的起源、文化、品类、特征、鉴别、赏析、茶艺、茶与健康等内容。

愿本书全程陪伴您的爱茶、习茶之旅。

陈龙,福建安溪人,高级评茶员,高级茶艺师。曾任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茶》制片人、《劳动午报•茶业品牌》副主编。现为感德真品茶业机构总策划、《茶书网》主笔、《劳动午报•北京茶周刊》采编、《中国法治杂志》记者、北京中华茶艺协会马连道联络处负责人。

学茶、悟茶从《茶鉴》开始……

                            中国爱心慈善家   孟传贵

茶树、茶区、茶谱、茶技、茶艺、茶用,尽在《茶鉴》。

                               安徽农业大学  丁以寿

不懂茶不要紧,《茶鉴》就是您的良师益友!

                                  茶文化专家   

《茶鉴》是茶产业从业者、茶文化爱好者必备的案头书,是考取评茶等级证书人员选修的好资料。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  安明霞

 

第二名

编号:GDZPS0005

书名:《茶艺概论》(书+碟)

版别:高等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7–04–009250–6

作者:郑春英主编

定价:38.50

出版日期:201008 

内容提要

本书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编写的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是教育部规划教材。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绪论、茶叶知识、茶与健康、茶艺的形式、饮茶的风俗、接待茶礼、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全彩色印刷,并附有VCD盘。

本书可作为旅游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服务类专业教材,还可供茶艺服务师等级考核使用。

 

第三名

编号:GDZPS2835

书名:《从零开始学泡茶》

版别:中国纺织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064–7445–0

作者:郑春英主编

定价:39.80

出版日期:201106

内容简介

《从零开始学泡茶》基础入门,包括识茶、择具、选水等基本知识,泡茶手法、水温的介绍,以及不同茶类最适宜的冲泡方式,品茶一章介绍了茶俗茶礼茶历史以及茶室的规划,《从零开始学泡茶》囊括最基本的知茶、泡茶和品茶知识。

本书为爱好茶、刚入门的读者介绍了茶的基本知识和冲泡方法,包括如何辨识茶叶、选择茶叶、存放茶叶、选择合适的茶具和泡茶用水以及茶俗茶礼茶餐茶室。

郑春英,北京市《茶艺师》资格考试高级考评委,北京市《茶艺师》资格考评督导,北京市《茶艺师》大赛评委,茶艺高级技师,北京市外事学校高级教师,《中华茶艺》网络课程任项目负责人,曾出版过《茶艺概论》、《茶艺服务》、《茶艺与服务》、《轻松入门鉴紫砂》,并参编国家《茶艺师》标准、《茶艺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第四名

编号:GDZPY0211

名称:《茶道:茶王铁观音》(1VCD)

版别:大连音像出版社

版号:ISRC CN-D03-08-322-00/V.Z

作者:中映映画

定价:20.00

出版日期:200906

内容简介

“干看外形”包括条索、色泽两个因素,“湿评内质”包括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四个因素,简称为铁观音鉴评“六大因素”。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写道:“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铁观音茶艺择水先择“源”、水品贵“活”、水味重“甘”、水质尚“清”、水品应“轻 ”。18种精巧茶具、安溪铁观音茶艺的十六道程序、铁观音台湾二十一式泡法……名茶铁观音的沏茶技艺、冲泡过程非常讲究,是一门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的品茶艺术。 1974年,福建医科大学冠心病防治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常喝铁观音茶比不喝铁观音茶能减少1.7%的冠心病发病率。

 

第五名

编号:GDZPS1674

书名:《回甘人生:世界茶王李瑞河传奇》

版别:鹭江出版社

书号:ISBN 7–80671–212–7/I•42

作者:蔡慧菁著

定价:25.00

出版日期:200307

内容简介

天仁茗茶的创办人李瑞河,从1961年在台南创业开始,他老行业新经营,用茶业界前所未有的大胆手法,创造了天仁的规模。接着,他又把天仁茗茶门市开到海外,是台茶历史上第一次以自有的品牌外销茶叶。

现在,李瑞河把茶行开到祖国大陆,将“台湾第一”变成“中国第一”。中国的天福茗茶到2008年年中,总店数已达810家,从沿海地区一直伸向内地,远及昆明、哈尔滨、乌鲁木齐。他一手拉拔长大的天仁和天福两兄弟,在全球共拥有940多家茶行。

这本书记录了李瑞海在天仁草创时期的锐进与远见,全盛时期的风光与危机,也描述了李瑞河从巅峰跌入谷底的辛酸。更可贵的是,还刻画了李瑞河在近花甲之时,仍奋力在祖国大陆重新开拓事业的历程。

李瑞河,曾是南投县贫困的茶农子弟,1961年开设了第一家天仁茗茶,30年的奋斗,卖茶郎变成了130家天仁关系企业的董事长。1990年,事业正值高峰的他,却因天仁证券事件,亏损台币30亿元。当时他事业归零,人生也差一点走到终点。如今,选择在祖国大陆东山再起的李瑞河,不但在全球拥有940多家茶行,也是台湾天仁集团,大陆天福集团总裁,他又是如何从谷爬起,再攀巅峰?

李瑞河先生从事茶业近50年,在台湾创办了天仁集团,在大陆创办了天福集团,带动了两岸茶产业的振兴与发展,给两岸的茶农带来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茶产业的繁荣。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

这本书描述李瑞河在奋斗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险阻,所亲历的成败两种场景,真的感人落泪,令人钦佩。他独具的人格物质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决心,成就了不平凡的茶事业,是当今社会激励人心的道德标杆与企业典范。同时,这也是一部值得年轻人学习、中年人共勉、老年人品味的好书。

                                            台湾政界人士——林洋港

 

第六名

编号:GDZPS1077

书名:《中国茶经》(中国文化经典系列)(第21次印刷)

版别:上海文化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80511–499–6/TS•76

作者:陈宗懋主编

定价:108.00

出版日期:200808

内容简介

《中国茶经》140余万字,主要阐述了我国各个主要历史时期茶叶生产技术和茶叶文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介绍六大茶类的形成和演变,尤其是名优茶、特种茶的历史背景和品质特点,作了详尽的说明;通过对茶的属性、品种、栽培、加工、贮运、饮茶,以及茶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叙述,表明了中国对茶叶科学的认识和利用过程;并对各种茶的饮用方式,特别是具有浓郁地方或民族特色的饮茶方法和礼仪,以及茶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作了剖析,进一步反映了我国丰富多采的茶叶文化风貌。

 

序一

序二

前言

凡例

茶史篇

 一、茶树起源及演变

  (一)茶树起源的辅证

   1.最早的茶字

   2.先前的茶树

   3.古老的茶文物

  (二)茶树的原产地

   1.茶树原产地之争的由来

   2.古今中国野生大茶树

   3.中国西南部是茶树原产地

  (三)茶树的演化

   1.原始型的茶树

   2.茶树的分区演化

   3.茶树的生态演化区

 二、古代茶事

  (一)六朝以前的茶事

   1.巴蜀是茶叶文化的摇篮

   2.共欉重心的转移

  (二)隋唐五代茶业的兴起

   1.唐代的茶叶产地

   2.唐代的茶叶产地

   3.唐代茶政、茶学和茶叶文化的发展

   4.唐代茶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

茶性篇

茶类篇

茶技篇

饮茶篇

茶文化篇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编后记

 

第七名

编号:GDZPS0242

书名:《普洱茶》

版别:云南科技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16–1960–1/S•311

作者:邓时海著

定价:99.00

出版日期:200703(第9次印刷)

内容简介

本书可以使您对普洱茶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能更好地感受那一饼饼园茶中酿就的时间的厚、滑,体味“舌底鸣泉”的快感,在“越陈约香”中净化心灵,享受“两腋习习清风生”的飘飘意境……

 

第八名

编号:GDZPS0243

书名:《普洱茶•续》

版别:云南科技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16–2205–2/S•353

作者:邓时海 耿建兴著

定价:99.00

出版日期:200704(第6次印刷)

内容简介

本书承接《普洱茶》一书,继续介绍七子级与乔木级的普洱茶品。关于茶品的编辑,特别是“乔木级”普洱茶,由于和时代贴得太近,市场上流通量很大,也就很难全面照顾妥当。基本上,这部分茶品的选择难免有相当主观认定标准,同时也因本书的篇幅有限,不能将乔木级茶品全部一一介绍。但已经兼顾到了各种类型的代表性茶品,并且在每篇茶品的介绍文章中,详细说明了选择的理由。

 

第九名

编号:GDZPY0178

名称:《品味茶道》(1DVD

版别:大连音像出版社

版号:ISRC CN-D03-06-0080-0/V.Z

作者:

定价:25.00

出版日期:200809

内容简介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茶文化是世界文化丛林中的一朵奇葩。茶道,就是品茗的方法和意境,即通过饮茶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

一位真正的茶人,能从茶中领悟世道人心,能以清明之眼遥望人生绚烂之后的平淡,“惟宁静以致远”即是茶人所信奉之道。如果一定要为荼道下个定义的话,只能感叹:“道可道,非常道,茗可茗,非常茗”。

茶道通过荼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心田和肺腑每一个角落的时候,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精神便在虚静中得以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天乐”境界。

 

第十名

编号:GDZPS2811

书名:《新普洱茶典》

版别:云南科技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1645204/TS39

作者:杨中跃著/摄影

定价:120.00

出版日期:201103

内容提要

杨中跃编著的《新普洱茶典()》系统介绍普洱茶定义、原料、制作、存贮,首次揭示普洱茶变化原理、香气及茶气原理,首次揭示普洱茶越沉越香的存茶奥秘,系统介绍普洱茶冲泡与品鉴技法,本书可供茶文化爱好者赏析。

   

一、重要名词阐释

  普洱茶

  普洱生茶与普洱老茶

  渥堆普洱茶

  轻发酵茶

  干仓

  湿仓

  自然仓

  乔木与灌木

  放荒茶、荒野茶

  乔木老树与矮化老树

  野生型、驯化型、过渡型、栽培型

  大叶种与小叶种

  普洱府

  六大茶山

  动植物的分解

  发酵

  酶促作用

  黑茶

  号级茶

  印级茶

  饼级茶

  晒青与烘青

  泡条与紧条

  越陈越香与越沉越香

  普洱茶具与普洱茶艺

  山野气韵

二、普洱茶的历史与历史上的普洱茶

三、普洱茶的变化原理和“越陈越香”的探讨

四、普洱茶的茶气

五、影响普洱茶品质的因素

六、普洱茶的收与藏

七、品鉴普洱茶的方法

八、相关普洱茶的品鉴

九、古茶山老树茶品鉴(86)

杨中跃,1960年生于云南普洱县。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1982年起在普洱市一中任教。国家级骨干教师、云南省特级教师、云南省学科带头人、校专家委员会主任。

1995年开始研究普洱茶,2006年发起成立普洱茶收藏协会,任副会长。国家级高级评茶员。

所著《品鉴普洱》2007年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专家组成员。

2000年省政府授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人才奖”。

 

并列第十名

编号:GDZPS0113

书名:《茶经述评》(第二版)

版别:中国农业出版社

书号:ISBN 7109096262

作者:吴觉农主编

定价:28.00

出版日期:200503

内容简介

    《茶经述评》:吴觉农先生主编的《茶经述评》被人们誉为二十世纪的新茶经,其中的内容包含了吴觉农先生深厚的茶叶实践经验和理论沉淀。此部茶学力作在上海茶叶协会的支持下再版,在继承陆羽《茶经》精髓的基础上,在阐述茶的起源文化同时,更注重鲜叶品质的鉴别方法、茶的烤煮、茶具的选用等实际学问,成为业内人士和爱茶一族的鉴赏佳品。

这本书从1979年开始撰写,由于出现了一些曲折,因而花费了较预想为多的时间。最初,因为《茶经》原文较为古涩,于是用了较多的时间来对照它的版本,研究它的文字,这样,当时所写出的内容,就较侧重于《茶经》的注释,后业才陆续加入了一些新的评述的内容,搞出了第一稿。但这一稿的内容,有的已超越了评述的范围,所以,又加以精简,把述评突出出来,写成第二稿。最后,再加以修改补充,这便是现在出版的第三稿。同时,在第三稿修改过程中,又不时发现新问题需予解决。

这本书的撰写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大都是作者提出个人的看法,委托几位老友执笔。第一阶段的执笔人是张堂恒同志,他所完成的是内容比较简要的《茶经》的译文和注释,另邓乃朋同志,也在《茶经》的译文和注释方面提供了不少意见;第二阶段先由钱梁、陈君鹏两位同志执笔,他们所完成的是内容比较广泛的第一稿,嗣由陈舜年同志执笔,主要是删繁就简,完成了第二稿;第三阶段亦即第三稿定稿阶段的执笔人是冯金炜、恽霞表两位同志,特别是冯金炜同志对最后定稿的撰写和补充工作出力较多。

   

前言

第一章 茶的起源

第一节 《茶经•一之源》译注

第二节 《茶经•一之源》述译

第二章 茶的采制工具

第一节 《茶经•二之具》译注

第二节 《茶经•二之具》述评

第三章 茶的制造

第一节 《茶经•三之造》译注

第二节 《茶经•三之造》述评

第四章 煮茶的器皿

第一节 《茶经•四之器》译注

第二节 《茶经•四之器》述评

第五章 茶的烤煮

第一节 《茶经•五之煮》译注

第二节 《茶经•五之煮》述评

第六章 茶我饮用

第一节 《茶经•六之饮》译注

第二节 《茶经•六之饮》述评

第七章 茶的史料

第一节 《茶经•七之事》译注

第二节 《茶经•七之事》述评

第八章 茶的产地

第一节 《茶经•八之出》译注

第二节 《茶经•八之出》述评

第九章 茶具和茶器的省略

第一节 《茶经•九之略》译注

第二节 《茶经•九之略》述评

第十章 《茶经》的挂图

第一节 《茶经•十之图》译注

第二节 《茶经•十之图》述评

附录

后记

    吴觉农(18971989)是中国当代茶业复兴、发展的奠基人,被誉为“当代茶圣”。生前曾任中央农业部首任副部长兼任中国茶业公司经理;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及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等。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成就是多方面的。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即投身振兴农业和茶叶事业,奋斗70余年,是我国新兴茶叶试验场、研究所、商品检验、机械制茶、高等院校茶专业教育和茶叶自主出口贸易等各个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新中国成立后,即创办中茶公司,成为第一家国营专业公司,并擘划了全面发展中国茶业的蓝图。

    他一生著作甚丰,早年所写《中国农民问题》一文,被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选为参考教材,有关茶叶的著作主要有“赴海外考察报告”、《中国茶业复兴计划》、《中国茶业问题》、《吴觉农选集》,译著《茶叶全书》等。晚年主编《中国地方志茶叶历史资料选辑》、《茶经述评》,尤其后者是他的一部力作,被认为是茶学里程碑。

 

注:此排行榜由《茶书网》中国区提供

     此排行榜仅代表《茶书网》中国区26个茶文化产品销售点的销售量

茶书网中国区总部:中国爱心基地(北京•怀柔汇龙山庄)

北京联络处:北京西城区马连道14号大德盛茶城二楼(感德真品茶业机构)

客服:010-63433810

欢迎光临茶书网!!
扫描二维码加入茶书网官方微信平台扫描图片加入官方微信